2021年8月23日至2021年8月29日,是我國第31屆節能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營造節能降碳的濃厚氛圍,形成崇尚節約、合理用能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要求我們每個人不但要做積極倡導者,而且要做自覺行動者,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有擔當、有作為的“低碳達人”。
節能降碳,公民責無旁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必要舉措,也是我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一項莊嚴承諾,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國擔當。開展節能降碳行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事關億萬國民的共同福祉,每個人都是直接受益者,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肩負起應有的使命擔當,做踴躍參與、自覺行動的實踐者、貢獻者。
低碳生活,呼喚全民行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顯示,居民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40%-50%。相關科普知識表明,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節能約2.5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每少浪費0.5千克糧食,可節能約0.18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47千克;每月少開一天車,每車每年可節油約44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千克……顯而易見,節能降碳不僅需要國家政府、企業層面攻堅克難,而且離不開全體國民的共同意志和一致行動。每個人不僅要有所作為,而且大有可為。
綠建未來,爭做低碳達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提出,“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大考。積極投身節能降碳行動是法定義務,也是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文明新風、提升生活品質的內在要求。短途出行盡量不開私家車,選擇公共交通;日常購物使用布袋、可降解環保袋;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自覺掏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節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低碳生活就在身邊,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著眼于衣食住行用等各個生活細節,倡導并養成綠色低碳生活新習慣、新風尚。低碳有“我”,我們可以做的很多,也一定能夠做得更多、更好。
天天都是低碳日,人人都做綠色低碳達人。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乘以14億就可以匯聚起排山倒海般磅礴力量。只要人人身體力行、腳踏實地,群策群力、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夠托舉起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優美的美麗中國。(莆田文明網 荔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