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 8月13日訊 (通訊員 夏巖緣)8月10日,一家特殊的“銀行”在福鼎正式“開門營業”,區別于一般的銀行,在這家銀行,“儲戶”們存入或支取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只要把時間存進“銀行”,將來就能用儲蓄的時間兌換養老服務,這是福鼎市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基礎上全新推出的一項互助養老新模式。
今年6月,為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對“老有所養”“老有優養”的美好愿景,福鼎市慈善總會聯合“微尚·我家”福鼎中心、福鼎市微愛志愿者協會、福鼎市陽光社會服務中心、卓氏鎖行等愛心組織,共同籌辦“互助養老時間銀行”項目,讓這項全新的養老模式首次進入福鼎民眾的視野。
據悉,“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們通過為老人提供志愿服務來儲蓄時間,等到自己老了或者遭遇困難時,就可以用原來儲蓄的時間換取自己需要的服務,從而實現互助養老。
作為“時間銀行”的主要發起人,福建微尚生活服務有限公司福鼎中心主任王亞凈透露,之所以萌發在福鼎推行“時間銀行”互助養老的想法,主要是因為中心在為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時,一直存在助老員“供不應求”的實際困難。而通過這種“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不僅能讓更多人參與到助老服務當中,彌補當前居家養老服務中存在的短板,還能為將來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問題“開渠引流”,形成良性的服務循環。
想法固然美好,但如何能讓“時間銀行”實際落地,并保證存儲數十年后,依舊“可持續”?對此,福鼎市慈善總會也給出了“解題”方案。
“我們總會作為該項目的牽頭部門,負責對整個項目實施過程的指導和監督,包括項目的啟動、‘互助養老時間銀行’出現壞賬時的資金承兌、宣傳、培訓和年終表彰等的資金保障,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官方的支持和多種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從而實現時間銀行的長遠發展。”福鼎市慈善總會會長吳建鼎說。
“低齡存時間,高齡取服務”,時間銀行在拋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服務理念后,很快便受到了許多群眾的歡迎和認可。
在福鼎市區經營一家彩票店的王惠琴,平時就熱心助人,不論是左鄰右舍還是店里的彩民,有事都愛找她幫忙。2個月前,當她從朋友處得知福鼎市要啟動“時間銀行”互助養老項目,王惠琴便第一時間報名成為志愿者,并參加了護老員培訓。
“這個平臺非常好,我們在幫助老人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到自己。”前不久王慧琴還拉上了自己的女兒成為“時間銀行”的志愿者,對于助老志愿者的“新身份”,母女倆都倍感快樂。
和王慧琴一樣,兩個月來,福鼎市自發加入“時間銀行”的群眾越來越多。王亞凈告訴記者,從籌備至今,已有100多位會員在時間銀行成功“開戶”,其中19名會員還參加了7月份省民政廳舉辦的老人服務職業技能培訓班,并取得結業證書。
“接下來,由時間銀行會員及愛心志愿者組成服務團隊,將專門為福鼎市60周歲以上老人開展助老服務,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陪醫就診、陪伴聊天、送餐、理發、緊急救援等,后期我們還會不斷豐富服務項目及兌換服務商家,使時間銀行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王亞凈說。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是一種非常溫暖的養老方式,對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實現‘老有所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吳建鼎表示,下一步,福鼎市慈善總會除了將為時間銀行提供資金支持,讓時間銀行服務信譽更有保障,還會加強志愿者的培訓和指導,提升志愿者服務養老工作的專業化水平,不斷創新養老服務。在關愛老人的同時,關注老年事業的動態和發展,打造福鼎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帶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養老服務和志愿服務中來,讓愛心持續增值,為建設和諧福鼎做出更多貢獻。(福鼎文明辦、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