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原本是游客出行旺季,但由于近期全國多地出現散發疫情,旅游業再度受到影響。不過,暑期游被疫情“攪黃” 旅游業已提前瞄準國慶假期。業內普遍相信,待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基于國內強大的旅游消費需求,以及旅游企業尋求自我轉型升級的努力,旅游市場復蘇只是時間問題。(8月15日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國慶”長假在即,游客出游熱情高漲,各景點、旅游平臺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旅游市場有望迎來高峰。疫情沖擊之下的許多景區冷冷清清,但全國各地都在通過加快文旅融合提升品質來應對疫情,拯救旅游市場。“國慶”假期對旅游行業來說無異于久旱逢甘霖,但面對短時間內如此集中的出游需求,旅游行業究竟能否“接得住”,對各地疫情防控能力、國民文明素質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加快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常態化防疫和行業文明提質增效并行不悖。可以預料的是,“國慶”期間游客井噴,無論是景區的接待能力還是在線平臺、旅行社的服務能力都將經受考驗。旅游行業能否向游客提供滿意的服務,直接檢驗疫情防控期間提質增效的成果。值得提倡的是,文化和旅游行業紛紛運用預約購票、錯峰出行、專人引導服務等方式,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保障游覽秩序,提升服務質量,引導游客將“文明”“安全”收入行囊。如果景區、在線平臺、旅行社等還能夠向游客提供更加豐富且優質的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讓游客獲得更加滿意的旅游體驗,那么行業的整體口碑將會得到顯著提升,這樣旅游業才能盡早擺脫疫情的影響,實現更可持續的新發展,而在產品和服務走在前列的企業,也有機會在市場上占據更大的分量。
文明旅游,是每個游客應盡的義務,每位市民都是文明城市共享者。鑒于當前國內出現多點散發疫情,發展趨勢具有不確定性,出游仍不可掉以輕心,廣大游客要自覺遵守《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服從疫情防控期管理規定,主動接受體溫檢測、信息登記,佩戴口罩,文明、安全、綠色旅游維護環境衛生,遵守公共秩序;非必要不安排出境旅游,不要前往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游,讓文明安全旅游成為一種新風尚。
“國慶”假期將是一塊試金石。只有全民全力以赴守好疫情防控責任田,共同營造出安全、文明、健康的旅游環境,才能為美景增色、為發展加分,才能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可持續地共享文明旅游。(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