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頗具浪漫色彩的七夕節即將到來,如今“七夕”已經被很多人當成西方“情人節”一樣的節日了。這是傳統節日的現代復活和復興,也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更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生動彰顯。
從“乞巧節”到“中國情人節”,這一過程的時間軸綿延千年,從中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我們更能直觀感受到堅持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現實意義,也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執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布道者”,才有中華傳統文化的代代延續傳承、發揚光大。
從傳統鄉土社會發展至現代化社會,古時“心靈手巧”的美德,現在已經不是唯一評判女性優秀的標準。“心靈手巧”在現代社會有了更豐富的表達和外延,男女平等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女子與男子一樣在社會中打拼奮斗,通過努力獲得認可,在經濟和精神上獲得獨立。 “乞巧”的社會功能逐漸弱化,在與現代生活的融合中,“乞巧”更具有一種象征意義,此時,七夕的愛情元素被放大,七夕節中的愛情表達更加豐富。
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西方文化節日的普及成為了現代人生活的日常。相對于被商家等各種因素推波助瀾的西方情人節,七夕文化在不斷繼承弘揚中,傳統文化的魅力對現代人越來越具有吸引力,“中國情人節”在潛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今天,在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中,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帶來的社會生活巨變中,傳統節日也需要與時俱進。此時,我們更加需要創新現代過傳統節日形式,用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現代形式過好傳統節日,讓傳統節日本身的儀式感與現代生活對接,使人們在自然而然中過傳統節日,由此讓傳統節日充滿人氣,發揚光大。
面對西方情人節的盛行,七夕“中國情人節”的興起,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回歸,也充分表明傳統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不只是七夕,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我們都應在傳統文習俗與現代文明的對接中,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中,充分尊重它既有的優秀傳統和文化,與時俱進過傳統節日,通過形式各異、豐富多彩的現代形式過好“我們的節日”,堅定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安溪文明網 孫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