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寧德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下黨鄉鄉親們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記“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重要囑托,大力弘揚“閩東之光”,筑牢鄉村振興之魂,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閩東非遺文化周。劉源 攝
以文興業
助推文旅產業發展
7月6日,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舉行,下黨作為全國五個分會場之一,在全球驚艷亮相。這個曾經道路、水電不通的地方是如何成為“紅色旅游新地標”,吸引游客紛紛到此聆聽“下黨故事”、感受下黨氣息。
下黨村提升紅色旅游內涵,打響“清新福建、難忘下黨”品牌,先后完成滴水穿石主題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游客服務中心等27個民生項目建設,為實施文化振興工程創造條件。
下黨還積極發展旅游新業態,催生一批民宿、農家樂,引進廊橋技藝、烏金陶體驗館、下黨畫苑、小酒館、“定制茶園”等旅游觀光新業態,培育“下鄉的味道”公共品牌,招徠大量游客前往體驗,并吸引300多名青年人返鄉創業。2020年,接待游客人數35.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219萬元,走出了一條紅色旅游助力脫貧、促進鄉村振興的道路。
文化滲透性強、關聯度高,因此要發揮文化優勢,為鄉村振興鑄魂。一直以來,寧德市依托鄉村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精心策劃產業項目,出臺政策加持,培養旅游小鎮,推進A級景區創建工作,落實專項資金,加快推進鄉村旅游產業提質增速;助力屏南縣“古村落+文創”、霞浦縣“攝影+民宿”、福鼎市“白茶+文化”、福安市“數字+文創”等新模式成為寧德市文旅產業的響亮名片。
霞浦三沙日出景觀。市文旅局供圖
柘榮靴嶺尾村文創田園。蔡健雄 攝
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創新產品營銷模式。開展旅游互動推介活動,推出景區優惠政策,制作《主播帶你游》短視頻,對寧德市鄉村旅游開展全媒體宣傳推介,用好視頻、直播等營銷載體助力鄉村振興。
以文化人
提升鄉風文明水平
在周寧縣瑪坑鄉首章村,理論宣講輕騎兵向村民們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福安市溪柄鎮樓下村,本土評書人楊光興用福安方言宣講黨的歷程和閩東革命史……
近年來,寧德市整合“學習大軍”、理論宣講輕騎兵、“寧小團”、學習骨干等志愿者隊伍深入基層,開展宣傳宣講活動1.5萬多場,受眾100多萬人次。創新運用網絡新媒體、村村響等載體開展“云宣講”,做到網上網下同頻共振,推動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柘榮柳城大合唱。張亦峰 攝
文明新風持續吹拂,“文明之花”持續綻放。除了理論宣講,寧德市還加大鄉風文明建設,組織市直單位幫扶33個市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加快屏南縣耕讀文化博物館等四批次6個家風家訓鄉賢文化館建設,推薦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運用主流媒體宣傳先進家庭事跡。大力開展移風易俗等文明鄉風活動,有效遏制農村封建迷信、酗酒賭博、薄養厚葬等陋習。
此外,扎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成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4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主題教育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共計2217場次。
以文惠民
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精彩紛呈的鄉村春晚,承載著鄉音、演繹著鄉愁、傳遞著鄉樂、凝聚著鄉情;“孝德文化節”等鄉村文化節活動,弘揚文化傳統美德,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閩東之光·文化惠民”文藝展演活動,把文化送到鄉村,讓群眾休閑“樂”起來……文化惠民演出從室內轉向室外,從劇場走向基層,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文化惠民的實效性。
柘榮縣楮坪鄉灣里三哈節。鄭婷婷 攝
以文惠民如春雨。寧德市推行制定《寧德市落實鄉村文化振興“十百千萬”目標實施方案(試行)》,整合資源,推動10條重點文化帶創建工作。梳理129個村列入鄉村文化振興示范村創建計劃,已成功創建38個鄉村文化振興示范村(其中9個優秀示范村);大力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鎮千隊萬人”計劃,已培育927支鄉村文化隊伍、6440名鄉村文化骨干。
此外,豐富文化服務供給,持續開展“閩東之光·文化惠民”文藝展演系列活動,組織118支文藝小分隊赴閩東各個鄉村角落,開展慰問演出、結對幫扶、采風創作、燈謎展猜、電影展播、題寫春聯等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評選出117名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邀請寧德市各非遺院團開展專場演出,積極推動并加強歷史文物、建筑文物保護,策劃制作《讓文物說話》專題欄目、“華哥開講”短視頻等系列活動,挖掘閩東鄉風民俗故事編輯成書,講好閩東故事。
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至關重要。寧德市不斷推進縣域文旅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建設,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效能。推進旅游服務中心、旅游廁所、旅游集散中心、自駕車旅居車營地、體育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和數字化改造。
文化振興“領跑”,鄉村振興方能“高歌猛進”,寧德市將繼續深耕文化助推鄉村振興,促進文化振興實現新突破,激發鄉村內生動力,走好閩東鄉村文化振興之路。(閩東日報記者 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