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烈日當空,酷暑難耐,寧德東湖南北岸公園綠樹成蔭,成了市民避暑好去處。細心的市民還會發現,樹木標牌多了二維碼,只要掃一掃,便能一秒了解更多花草樹木的信息。
小小二維碼,折射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大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我市城市管理部門在細節上花“繡花”心思、細微處下“繡花”功夫、細小處做“繡花”文章,將精細化管理落實到每一條街巷、每一盞路燈、每一座廁所,每一項工作。
濱海新城,越夜越美麗。今年以來,市政管理部門推進實施《寧德市區城市路燈管理規定》,城市在建項目夜景規范化建設穩步推進,審查夜景項目共14個。中心城區路燈維護夜以繼日,更換、修復路燈燈具980盞,電纜102處。維護搶修隊伍建設不斷完善,路燈監控中心報修熱線電話、12345平臺及“創城APP”等信息渠道暢通,“清明”“五一”節前應急處突演練開展到位,為寧德璀璨夜景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中心城區188條道路,17495盞路燈,平均亮燈率實現99%以上。推進市政維護“一日”到位制度落實,共發現路面破損40多處,修復30多處。同時,寧德市中心城區夜景照明專項規劃、中心城區路燈節能改造一期等15項中心城市建設項目建設計劃全面敲定。
夜景亮化的同時,城市綠化也從點面兩個角度提升,見綠率越高了,花木種類也越來越多,城市裝扮得越來越美。2020年至今,市本級綠地養護151.7萬平方米,完成環東湖慢行道、赤鑒湖公園、東湖南岸公園等園林綠化項目建設和景觀提升工程。目前,圍繞南漈山、東湖濕地兩大綠心,形成了“環山公園綠地景觀群”與“環東湖生態景觀圈”,并沿福寧路向北部新區拓展;建城區現有綠慢道約56公里,基本閉合了環城綠廊體系,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閑、散步場所。天湖路特色園林風情道路、閩東路城市精細化管理街區等品質提升樣板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中心城區現狀道路167條中,已基本完成綠化136條,總長約169.2公里,種植行道樹38000多株,中心城區14個城市公園種植有香樟、小葉榕、杧果、秋楓、天竺桂等常用園林綠化植物300多種,其中市樹香樟、市花桂花均得到廣泛推廣種植。同時,市園林綠化中心給主要公園綠地的樹木掛上標識牌。樹木標識牌涵蓋寧德市中心城區公園綠地主要喬灌木品種,包括市樹香樟、市花桂花、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等眾多樹種。目前完成更新懸掛169種,共1300多塊樹木標識牌。“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礎設施”正在市民身邊發揮著防塵降噪和綠化城市的良好功能。
亮化,綠化,更要美化。伴隨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及成果鞏固工作的持續推進,中心城區清掃保潔面積已達547萬平方米,中心城區環衛保潔年投入經費4960萬元,現有配備環衛機械設備89輛。城市管理環衛保潔人機互補機制逐步加深,重要路段機械化清掃、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體系化管理日趨完善。此外,市本級管護的111座公共廁所,全部實現為市民24小時全天候提供便捷服務,另5座正按計劃有序開放。“我們還推行‘一廁一干部,一月一監督’的公廁監督包干制度,有力促進保潔人員管護責任的落實落地,公廁沒‘味道’,才能體現我們的管理有‘味道’。”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蔡龍玉說。(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周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