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漫步這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三山兩塔一條街”的古城總體格局依然可辨,明清建筑星羅棋布,歷史街區古韻悠長,近代開埠交融中西……福州古厝留下的印記,鐫刻著城市的年輪,勾連起文化的血脈。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考察時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7月21日 1 版《人民日報》)
城市中彰顯地域特色的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對激活傳統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作為城市空間的核心要素之一,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空間是城市空間最為基本的骨架,它與城市功能緊密關聯。街區空間是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和基礎設施的重要承載空間,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老城街區不僅是城市空間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文化重要載體之一,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彰顯保護歷史文化的理性。
老城街區,鐫刻著一個民族千百年的記憶,延續著歷史的經脈,存儲著不可再生的人文生態以及城市記憶中最為深刻的人與靈魂的生命遺跡。一座城市的存在與延續,是靠歷史文化為積淀不斷延伸的。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進程中,歷史文化街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改造破壞,破壞了城市的肌理,讓城市歷史文化遭到了摧毀。城市發展規劃還會格式化多少歷史記憶?我們究竟要如何按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啟鍵,這是個長期話題。
中國的城市一邊在快速的發展其現代化,另一邊對于本身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及需要也在擴大。曾經有專家學者強調,居民、歷史街區、文物建筑,相得益彰、相互交融,是老城街區保護的重要目標;社會協調、公共教育,是老城街區保護的重要方式;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者共同努力,才可能使老城街區有好的未來。老城街區上榜,重在榜下保護,保護好歷史文化街。
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就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留住記憶,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最終要實現老百姓的獲得感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并強調,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以珍愛之心、尊崇之心,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題中應有之義。誠然,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重在保護外觀的整體風貌。不但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筑,還要保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墻、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就是城市生命力的延續,城市的發展才能具有動力,城市存在才具有靈魂。(莆田文明網 左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