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部署,中國文明網(wǎng)組織開展“文明在這里”主題采訪報道和網(wǎng)絡傳播,集中宣傳各地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舉措新進展,生動展現(xiàn)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突出成果,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新變化新氣象,真切感受文明在這里、文明在身邊。
文明實踐 讓閩西更幸福
——福建省龍巖市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綜述
火紅的7月,“文明實踐 快樂奉獻”2021年度龍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全民行動在七個縣(市、區(qū))同步舉行,全市2000多個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部分省級以上文明單位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主題,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7月6日,“文明實踐 快樂奉獻”2021年度龍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全民行動啟動儀式現(xiàn)場。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黨的十九大以來,龍巖市以上杭、新羅、武平先后列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發(fā)展、高規(guī)格助力、高成效落地,探索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龍巖模式”。
四級書記親自抓 實踐陣地全覆蓋
6月24日,在上杭縣通賢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通賢鎮(zhèn)中心小學的學生正在“觸屏”回答黨史知識。“紅色通賢我來講”“垃圾分類我先行”“移風易俗我助力”……2018年以來,通賢開展了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環(huán)境更美了、鄉(xiāng)風更好了,老百姓的精氣神更足了。
上杭縣是全國第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2018年10月,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立。同年11月,龍巖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指導組成立,從此,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在龍巖生根開花。
按照“市級抓推進、縣級抓落實”工作要求,龍巖市委、市政府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先后印發(fā)《龍巖市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龍巖市關于進一步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列入市委市政府“大督查大落實”和“項目化工作機制”范圍、全年“為民辦實事”項目。
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基層一線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多次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出批示指示。縣、鄉(xiāng)、村的三級書記分別擔任中心所站和志愿服務隊的主要負責人,推動場所、經(jīng)費、隊伍建設等方面工作的落實。逐漸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四級書記親自抓”、各層級“一把手”推動、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2019年10月,龍巖市全面推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新羅、武平兩地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縣。新羅區(qū)委協(xié)調市區(qū)兩級部門解決實踐中心場所問題和統(tǒng)籌500萬元資金用于中心(所、站)建設,武平縣委把縣教育基地最好的場所用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2021年2月8日,市委編委會研究同意成立龍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并配備2名事業(yè)編正式工作人員。
在各級黨委的推動下,截至2021年6月30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xiàn)全市全覆蓋,成立7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4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936個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在此基礎上,龍巖市委文明辦在七個縣(市、區(qū))各打造兩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點,整合現(xiàn)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統(tǒng)籌使用文化廣場、青少年宮、農(nóng)家書屋等陣地,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等各類平臺,在農(nóng)村文化廣場、宗祠、大榕樹下、田間地頭、社區(qū)健身場所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遍地開花。
中心所站三聯(lián)動 結對共建雙提升
5月27日,“永遠跟黨走”龍巖市青少年心向黨教育活動在全市七縣(市、區(qū))同步啟動。全市活動方案共享,服務志愿聯(lián)用。“聯(lián)動機制建立后,一改過去各地各自為戰(zhàn)、浪費資源、效率低下的局面,大家把好的東西匯聚起來,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龍巖市委宣傳部、文明辦負責同志說。
自今年3月以來,新成立的龍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fā)揮“中心所站三聯(lián)動機制”,從打造基層黨史學習教育平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講、開展“黨史進萬家”宣傳教育活動、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和做好服務保障等五方面入手,因地制宜開展一系列黨史學習教育,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成老百姓身邊的黨史學習“課堂”,有力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到群眾中去。
6月19日,龍巖市委文明辦印發(fā)《龍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聯(lián)動工作機制》,推動形成“中心聯(lián)通、上下聯(lián)動、左右聯(lián)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聯(lián)動工作機制——責任聯(lián)擔、資源聯(lián)享、部門聯(lián)合、服務聯(lián)送、隊伍聯(lián)建、品牌聯(lián)創(chuàng)。推動志愿服務資源“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打通、貫通、聯(lián)通形成整體合力,使志愿服務高質量發(fā)展。
在建立聯(lián)動機制的同時,龍巖市探索推出市級試點工作指導組成員單位掛點調研制度。目前,試點工作指導組19個成員單位與七個縣(市、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掛鉤共建機制。
5月19日,龍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北京市海淀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結對共建文明實踐“云簽約”,成為跨省跨區(qū)域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先例。
為充分發(fā)揮全國、省級文明單位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輻射作用,今年4月,龍巖市文明委組織208個全國、省級文明單位與34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特色點)開展結對共建,根據(jù)“因地制宜、優(yōu)化配置、融合發(fā)展、共建共享”的原則,通過資源傾斜、資金幫扶、活動開展等辦法措施,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見行見效、文明社會風尚向上向善。
打通“最后一公里” 高質量服務群眾
6月29日,走進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愛心禮遇超市”,幾位志愿者正在用積分兌換愛心商家提供的“商品”。三年來,龍巖市不斷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機制,確保志愿活動開展“有地方去,有人提供服務,有經(jīng)費保障,能持續(xù)下去”。
新羅區(qū)、武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探索建立志愿服務“點單”系統(tǒng),老百姓可以在手機上提出服務訴求,中心可在網(wǎng)上安排提供服務,實現(xiàn)“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制服務功能。永定區(qū)構建完善“11567”工作機制,打通縱向涵蓋區(qū)、鄉(xiāng)、村,橫向覆蓋黨、政、群“三位一體”文明實踐網(wǎng)絡。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梳理匯總的各類群眾需求及時移交給志愿服務,培育壯大了52個志愿服務支隊、近千支分隊、8萬多名在冊志愿者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為老百姓提供精準志愿服務。
新時代文明實踐,老百姓是主角,基層一線是舞臺,志愿服務是載體。
2020年,龍巖市委宣傳部、市衛(wèi)健委、市民政局、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市文旅局等部門牽頭組建了政策宣講、科技下鄉(xiāng)、醫(yī)療衛(wèi)生、文體活動、暖心幫扶等5支“龍巖市志愿服務隊”,強化對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隊伍的指導,推動優(yōu)質資源下沉到基層。
各縣(市、區(qū))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推動整合資源,組建由各級黨組織書記為隊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總(支、分)隊,推動成立民間志愿服務隊伍和公益組織。目前,龍巖市注冊志愿服務隊5182支,注冊志愿者41萬人。各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做到百姓心坎上。
——新羅區(qū)雁石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智雁助學”志愿服務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難題。
——上杭縣白砂鎮(zhèn)中洋村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每月定期入戶為困難老人理發(fā)。
——武平縣巖前鎮(zhèn)大布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動員鄉(xiāng)賢捐建村里的文化廣場,文化志愿者教授群眾廣場舞,組織文藝表演。
——長汀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在瞿秋白紀念館常年開展志愿講解服務。
——漳平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立“全民學黨史”展區(qū),利用電子屏播放黨史學習教育新聞、漳平革命史等內容。
——連城縣新泉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大榕樹講壇”,組織老黨員、退休教師等義務宣講“新泉整訓”和紅色故事。
——永定區(qū)近年來充分發(fā)揮張鼎丞紀念館、中央紅色交通線(永定)等紅色資源優(yōu)勢,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活動……
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相繼在龍巖涌現(xiàn)。龍巖市圍繞“文明實踐 快樂奉獻”志愿服務總品牌策劃志愿服務項目,新羅區(qū)圍繞“零距離·萬人行”品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上杭縣以“愛滿杭川”為統(tǒng)領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人人都是文明實踐者、人人共享文明成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三年來,龍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近3萬場次,參與志愿者120多萬人次,受益群眾1185萬人次。
“四級書記親自抓、中心所站三聯(lián)動、結對共建雙提升、服務群眾一條龍”。三年來,龍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成為群眾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和開展志愿服務的平臺,文明實踐在閩西遍地開花,龍巖老區(qū)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作者:鄧植尹(中國文明網(wǎng))、闕國豪(閩西日報)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