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作品實在是太美了!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這道‘文化大餐’!”。近日,繪畫、書法、剪紙、泥塑、3D打印等100幅優秀作品出現在合肥廬陽區黨群服務中心,吸引了一大批居民的目光。自今年4月起,由廬陽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指導,廬陽團區委、教體局聯合舉辦的“百部紅色作品·喜迎建黨百年”活動,向居民群眾廣泛征集“建黨百年”原創文藝作品。(7月15日,人民網-安徽頻道)
過往創作的紅色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歷久彌新,與那一代文藝工作者的生活經歷、創作態度和藝術追求密不可分。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紅色經典”依舊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和諧文化的重要精神資源。深以為然,中國文藝的鮮明底色是“紅色”。當代文藝工作者要繼續傳承紅色使命,緊緊圍繞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紅色經典內容融入國民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為開啟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培根鑄魂。
2021年7月1日,既是時間的刻度,更是奮斗的標尺。廣大文藝工作者應以此為契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堅定先進文化與和諧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完美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主旋律的優秀紅色作品。近來, 諸如《覺醒年代》《懸崖之上》《叛逆者》等一批批紅色主題的文化產品,廣受熱議和好評。掀起了“紅色學習”新熱潮,成為了扎根于群眾心中的豐富滋養,有力激蕩起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紅色血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回顧過往,具有史詩品格的“紅色經典”作品,其負載的價值取向影響、教育與造就了幾代人。多種形式的紅色文藝作品通過再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展現中國人民反抗壓迫、追求民族與個人解放、建立美好社會制度的斗爭歷程,以及廣大革命先烈為建設理想社會而英勇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有助于在青少年內心深處播撒下了紅色種子。
當今之世,“紅色作品”作為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應當廣泛利用書籍、影視、戲劇、學校語文課本、博物館、紅色旅游等多種渠道,將“紅色經典”作為重要的精神資源數以倍計的傳播開來;或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時代文藝作品,如將革命英烈故事改編成電影、戲劇、地方戲曲、出版宣傳畫、動畫等,以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同時,紅色創作還要能夠堅持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大勢,根據社會的變遷和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創造性地做出具有長久生命力的藝術保證,勇攀精神高峰。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肩負起紅色文藝承載的文化責任與歷史使命,讓紅色精神歷久彌新、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