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28日訊(通訊員 陳燕平)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去年九月份以來,福清市積極探索和創新垃圾分類新思路、新方法,不斷將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帶動更多市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實踐中來,讓“健康、低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完善設施配置 規范垃圾分類作業
在龍江街道核電小區精品垃圾屋,小區居民正帶著可回收的塑料瓶等垃圾進行準確投放,并在工作人員幫助下用積分兌換了心儀的物品;在音西街道,已建成的垃圾分類屋,統一采用“環保綠”,與小區的綠化景觀融為一體;瑞亭社區研制的“垃圾分類分揀器”讓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更清晰,并提高破袋效率,方便督導員直接開袋檢查。
垃圾分類行動不僅在城區里開展得熱火朝天,各個鄉鎮也都鼓足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氛圍,努力讓垃圾分類的新時尚在鄉村落地生根。龍江街道的小南洋村,通過引進廚余垃圾、垃圾分類設備設施,實行垃圾有償回收,引導村民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在江鏡鎮南宵村,村民們已經能夠在智能分類垃圾箱前,熟練地刷卡將垃圾分類投入;而新厝鎮江兜村新建成的垃圾分類屋也已經投入使用。
福清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副主任田津林表示,福清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在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置三個環節發力,不斷將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全市擬建1080座垃圾分類屋,目前已建成242座。城區7個街道均采取直運模式,關閉城區三個中轉站,全市分類運輸線路約156條,已配置86輛分類運輸車輛,可滿足當前生活垃圾收運需求。同時,福清市正在加快推進狀元埔循環生態產業園項目前期工作,確保該項目2023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強化宣傳教育 增強市民分類意識
今年以來,福清市通過一月一主題宣傳活動,推動群眾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僅五月份就開展主題宣傳活動569次,入戶宣傳九千余次,發放宣傳冊數八萬七千八百余次。
在校園,福清市城管局與多方聯合,將垃圾分類知識帶進校園,讓垃圾分類的“新時尚”變成從小養成的“好習慣”;福清市元載幼兒園推出“你分我分大家分,引領環保新時尚”垃圾分類攝影作品征集活動,孩子們用小小的鏡頭記錄了眼中的大文明,傳播垃圾分類精神的正能量;江鏡幼兒園各班教師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通過視頻、圖片、游戲和圖畫書故事等形式,開展多元化的垃圾分類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們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及益處。在社區,志愿者們走街串巷發放宣傳單,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大家自覺加入到垃圾分類的隊伍中;在行政服務中心里關于垃圾分類的相關標語和展板隨處可見,中心還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專欄,制作原創宣傳視頻,做到線上線下的同步覆蓋,不斷提高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社會參與度。
福清市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福清市還將不斷創新,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形成“全市統籌、部門聯動、鎮街負責、社會參與”的良好格局,真正做到“一鎮(街)一品牌”,確保走出一條具有福清特色、福清模式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新路子。(福清市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