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古專家與部分學生探討劇本。(文潔 攝)
文明風6月13日訊(通訊員 鄒玒 文潔 張榮森 林文足)“若要講什么叫做歲月靜好,這只不過是,有人替咱負重前行而已?!?2日,廈門市同安區新星小學里,同安青少年講古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正在抓緊假期時間,排練講古《革命老區后宅村》。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一批由專業講古師帶領隊員們創作的作品講進行錄制,并在東南網等主流媒體上播放,同時走入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及實踐所、站,以“線上+線下”等方式,童心向黨深情表白。
今年4月,中共廈門市同安區委文明辦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廈門節目制作室、東南網,共同啟動“我說中華故事——黨的光輝照我心”青少年講古活動,并通過活動組建同安青少年講古志愿服務隊。活動啟動后同步啟動了進基層進校園宣講計劃,更多青少年對“講古”這一藝術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積極報名參與其中,講好中華故事。
“講古”是閩南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通過閩南語對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講演的傳統語言表演藝術形式。根據中宣部印發《關于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顒又型怀霭l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的通知》和中央文明辦發出《關于開展“童心向黨”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同安區委文明辦立足具有閩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古”,即用“閩南語對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講演的一種傳統語言表演藝術形式”,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的作用,覆蓋全區輻射全市地啟動“我說中華故事——黨的光輝照我心”青少年講古活動,并通過活動組建同安青少年講古志愿服務隊。
活動立足兩岸,將非遺項目與青少年愛國愛黨愛鄉的情懷結合起來,以鄉音潤澤心田。啟動儀式后,青少年兒童將在講古師的帶領下,通過挖掘和講述紅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的方式,展現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
新星小學位于同安區新民鎮的后宅村。在這個孩子們從小長大的地方,是新民鎮唯一的革命老區村,彭德清將軍曾在這里創辦學校,并以教學為掩護發展黨員。“之前在村口就有看到石碑記錄了這段英雄歷史,自己講出來心里很澎湃。”新興小學學生孫曉蕓是青少年講古隊的成員之一,她不僅在課堂上練,也回家將這段歷史以講古的形式,講給身邊的人聽。
同安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1599個革命老區縣之一,同安也是福建省最早的革命老區縣,“將‘講古’與‘講黨史’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新模式,也希望借由此成立的志愿服務隊,能夠將更多更好的紅色故事帶到更多人的身邊”。
此前,新星小學就啟動了閩南語古詩吟唱興趣班,并啟動閩南語相關課題研究。在此基礎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廈門節目制作室閩南話講古師呂葉松作為活動的指導老師,帶領孩子們共同創作講古劇本。呂葉松表示,志愿服務隊將目光聚焦同安當地紅色資源,中共閩南地委廈門工委舊址、軍營村等故事也被創作為講古劇本,這些動人的故事也將在孩子們活靈活現的表演中,讓黨史故事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同安青少年講古志愿服務隊將在同安區委文明辦的指導下,以“我說中華故事”為品牌,制定長期的“講古仙”培訓計劃,讓“講古”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清脆童聲中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