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全力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攜手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從推動各方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到助力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向世界交出一份綠色答卷。(6月6日新華社)
在人與自然關系上,全力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華民族對實現人類永續發展的遠見卓識,向世界發出攜手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的時代召喚。也是中華民族攜手向前,用綠色妝點未來,把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留給子孫后代的生態文明建設宣言。
推動“垃圾分類”,建設清潔美麗世界多了我們綠色文明的靚麗答卷。君不見,各地潔美家園的行動正在常態化的開展,垃圾分類舉措得到了有效的實施。我們從垃圾分類開始的不容易,但是,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嚴格執行垃圾分類。大家明白,垃圾分類不只是關系到國家間的競爭、產業鏈的分工,更重要的是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關系到美麗中國的建設,關系到生態文明能否向著更高目標邁進的問題,站在這樣的高度,高效能的垃圾分類是中國交出的綠色文化的優秀答卷。
推動“綠色轉型”,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讓綠色文明的答卷更靚。還記得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這些曾經只出現在《巴黎協定》等專業文件中的術語,如今成為中華民族家喻戶曉的“熱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最高”和“最短”,彰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決心,也開啟一場需要助跑、加速、奮力躍起才能打贏的硬仗。
有莊嚴承諾,更有扎實行動。無論是“垃圾分類”,還是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從頂層設計到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具體實施方案,從時間表到路線圖,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日益嚴峻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進一步觸發了各國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反思。站在人類命運與共的高度,我們尤其在生態建設上,更要盡己所能幫助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以實際行動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國際合作,展現負責任大國的胸懷與擔當。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只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同舟共濟力量,才能攜手邁向更加繁榮、清潔、美麗的明天。(晉安區文明辦 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