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會議點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要求對這些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5月31日 新華社)
這已經不是中央第一次點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就首次針對這些不良社會風氣提出了明確的治理要求。今年4月,民政部將15個縣(市區)確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實驗時間為期三年。
說到婚俗,繞不開彩禮。彩禮古已有之,又稱聘禮等。然而,傳統彩禮發展到現在,已經遠遠超出聘禮的本真意義,不少地方的彩禮節節攀升,淪為“天價彩禮”,讓一些男青年及其家庭不堪承受。
有人認為,“天價彩禮”是家庭內部事,他人管不著,法律管不了。其實不然,討論“天價彩禮”問題不能只停留在個體層面,而應從社會大環境來看問題。“天價彩禮”并非“家務事”這么簡單,這是一個社會風氣現象,如果任由這股“天價”風刮下去,必然會助推結婚禮金相互攀比,導致一些家庭因婚返貧,甚至讓彩禮成為愛情路上的“攔路虎”,有情人不能成眷屬,由此積聚更多家庭矛盾和社會問題。在有些地方,因婚姻變故,甚至還出現過因追索彩禮導致的刑事案件。
別讓“天價彩禮”壓垮愛情、污染婚姻。一方面,相關部門與輿論要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婚姻的基礎是感情,不是金錢,不能活得太自我,雙方應相互尊重理解,攜手同甘共苦,這是維系婚姻穩定不可或缺的要素;缺乏尊重理解,不能同甘共苦,婚姻基礎便不牢固,經不起風雨。
另一方面,要抓好家長的思想教育,以“天價彩禮”導致的家庭矛盾、勞燕分飛結局等作為教育案例,讓父母們深刻認識到:女兒雖是父母所生養,但她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嫁女兒不是“賣女兒”;婚姻自由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不能與彩禮相捆綁。否則,年輕人的婚姻幸福,有可能被“天價彩禮”壓垮。真正的愛情是兩顆心靈的融合、彼此靈魂的吸附。是的,愛情離不開“面包”,但如果“面包”充足,卻同床異夢,甚至在經濟地位決定上層建筑的現實中,連最起碼的人格平等都失去,再奢華的“面包”又有什么意義?內心的情感空虛、寂寥乃至痛苦,不是“面包”能修復彌合的。
此外,要引導條件富裕的人群不要給“天價彩禮”推波助瀾,也要讓黨員干部抵制“天價彩禮”,做婚姻新風帶頭人。近年來,一些地方還出臺指導意見,明確彩禮上限,嚴禁借婚姻過度索取財物。有人建議,可將創業貸款、創業資金扶持等惠農政策,以及評先選優、個人誠信等,與抵制“天價彩禮”、革除陳規陋習掛鉤,以增強指導意見的效力。
從長遠看,在一些地區要號召人們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緩解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狀況;要建立完善的養老機制、社保體系,解除一些人在養老上的后顧之憂,“嫁女養老”的觀念就會慢慢淡去;要切實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文化建設跟上經濟發展。以婚俗改革為突破口,從人口結構到經濟基礎再到思想文化,都是治理“天價彩禮”的長遠工作。(安溪文明網 孫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