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組織部、中央網信辦共同組織的“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網絡主題宣傳采訪活動,通過圖文、短視頻、全景、航拍等生動活潑的新媒體手段,展現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新成績。(5月28日中國文明網)
網宣“紅色美麗村莊”,無疑為鄉村振興增加了“紅色引擎”。通過此活動不僅可以更加清楚地“聽民聲、體民情、暖民心”,還能從群眾需求出發,傾心打造“服務群眾”的黨建品牌,為基層治理建設增添“紅色引擎”活力,大大提高群眾的幸福內涵。
讓紅色資源成為鄉村最美的風景。以這次活動展示的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的“紅色美麗村莊”為例,這些作為云南革命老區縣的紅色村莊,充分利用鄉村“空地”,通過畫、貼、釘等方式,在鄉村的外墻面、陽光棚、水表箱、道路兩邊等區域導入“紅色元素”,打造鄉村紅色文化長廊、黨建主題文明實踐所,“黨群連心組”等地讓人眼前一亮的紅色美景,這些地方逐漸成為村民居民日常“打卡地”,也讓紅色鄉村的“紅色基因”不斷豐富黨群活動的新內涵。
“紅色美麗村莊”的美須由內而外。縱觀云南的紅色美麗村莊,不僅有紅色資源滋養村民,更有幸福大食堂、一站式紅色便民驛站為村民開展志愿服務,讓村民住在這樣的地方,感到幸福溫暖。另外鄉村還以紅色據點加強與村民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利用鄉村黨群服務中心,采取共享共用的方式延伸農家書屋的學習資源,延伸紅歌教習點等功能室,開展鄰里美食節、非遺文化進鄉村、紅歌傳唱等活動,不斷紅色美麗鄉村的公共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鄉村老人的幸福感。
讓“紅色美麗村莊”成為鄉村振興的“引擎”,需從精神和物質雙輪驅動。這些鄉村除了鍛造“紅色隊伍”激發便民利民新動能,更給予村民美的熏陶,從這些村莊組建的紅歌隊、健身隊、書畫班、剪紙班等隊伍,有村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在學習教育上,突出“常態”;在引領鄉風文明上,突出“常抓”;在鄉村治理上,突出“民主”。通過這樣的紅色引領,引導總結學習方法,清除認識盲區,建成多維交互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為紅色村莊的建設提供了內涵支撐。
讓“紅色美麗村莊”更好成為鄉村振興的“引擎”,除了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更要進一步提高工作標準,加大工作力度,以埋頭苦干的拼搏精神,真抓實干的具體舉措,才能讓紅色村莊產生長長久久的美,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晉安區文明辦 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