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如何培育良好家風,成為家庭教育的首要問題。一方面,“家是最小國”。只有家風好,才能民風好、國風好,國家才能繁榮富強。家庭是每個人面臨的第一社會,孩子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強,只有經過優良家風的長期浸潤,才能滲透到骨髓,受用終生。另一方面,“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家庭生活離不開社會和國家。良好的家風,能夠培養出家國情懷,在人生的啟蒙階段,通過良好家風的熏陶,養成修生齊家、兼濟天下的遠大胸襟,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意識。父母要通過正確三觀思想、現代教育思想理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頻繁互動交流等辦法,打造良好家風,使之成為家庭最大不動產,讓孩子在良好家風中熏陶成長。
要有正確三觀思想,形成人生價值導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直接決定這一個人的是非判斷、為人處世等各方面。在與孩子的共同生活中,父母應該用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感染孩子,讓他逐漸形成客觀公正、唯物辯證的價值判斷標準,逐漸形成理性思考和評價的能力,避免產生偏激、以自我為中心的片面價值觀,和睦融洽的鄰里關系、互幫互助的人際關系,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都十分重要,也是良好家風重要體現。
要有現代教育理念,打造家風無形力量。父母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認識家風傳承的重要性,不斷學習領悟優良的家風無形力量,讓自己具備培育和傳承家風的能力。隨著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利用生活的點滴和實際例子,向孩子灌輸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傳統觀念,使其養成尊重勞動、珍惜生活的品質,培育其自立自強、堅忍不拔的性格。
要有自身學習習慣,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有道說:“父母天天學習,孩子天天向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耕讀傳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耕為本務,讀可榮身。父母通過飽讀詩書,修身養性,以立高德。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形式多樣的電子化學習形式越來越多,但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應盡量避免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父母要以身作則,不玩手機游戲,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養成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好習慣。
要有頻繁互動交流,構建和諧家庭關系。家庭關系是社會關系中最密切的關系,家庭中的長幼之間、夫妻之間都應該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孩子只有在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家庭氛圍中成長,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優秀的品質,家庭成員之間要有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家長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也把良好家風滲透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血液里,讓孩子受到影響,促進其健康成長。(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