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深入基層。(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移風易俗基層善治
文化浸潤涵養文明鄉風
“移風易俗這項政策太好了,省錢省力,遏制了鋪張浪費的惡習,總算是把壓在我們老百姓心口的重擔卸下來了。”這是近年來,同安區持續抓好移風易俗工作,許多同安群眾的共同心聲。
作為全市農村面積最大、農村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同安區針對部分村(居)舉辦民俗日活動揮霍浪費、婚喪喜慶大操大辦、攀比成風等陋習,積極主動作為,緊抓黨員干部等“關鍵少數”,切實將移風易俗減輕群眾隱性負擔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來抓。同安區委文明辦、區紀委等部門還開展移風易俗聯合督查,抓住“關鍵少數”剎歪風、抓住“關鍵日子”堵陋習、抓住“關鍵環節”促規范。
“移風易俗 文明節儉”“辦喜事浪費可恥 樹新風不丟面子”……銀城各處,宣傳移風易俗的標語隨處可見。傾聽民聲,順應民意、撫慰民心。同安區還通過問政于民、建章立制、一村一策、明察暗訪等方式,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老人會、鄉賢理事會等基層自治組織的努力,形成鎮、村、協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借力技術創新“互聯網+”,織密立體監督網,有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
近年來,同安區累計為群眾節約13. 8億元,群眾對同安開展移風易俗知曉率、支持率、滿意率也不斷創下新高。
“移風易俗實現了群眾減支明顯、社會風氣得到凈化、社會秩序更趨穩定、基層組織作用有力增強等成效,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工作。”同安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破立并舉、正本清源。同安區深知只有弘揚時代新風,才能更好地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因此深化全社會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推進文明家庭建設,深化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培育鄉土文化人才,弘揚鄉賢文化,不斷夯實文明鄉風基石。
多方攜手愛心傳遞
點亮銀城志愿服務品牌
沿著同安東西溪漫步,一路皆是風景。然而在繁花綠樹、整潔街景間,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體現在“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城市溫度。近年來,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同安區大力實施“愛心廈門”建設,志愿服務蓬勃發展,志愿隊伍不斷壯大,志愿服務質量快速提升,“同安紅”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阿婆,最近身體可好?這是您喜歡吃的酥餅。”五一假期,同安愛心志愿者們利用節假日,再次來到孤寡老人陳奶奶家送溫暖。“好孩子們,謝謝你們的關心,我很開心,飯量也很好。”陳奶奶邊說,邊拿出龍眼干來招待大家。小小的農家庭院內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實際上,這樣感人的愛心故事,在同安每天都有發生著。愛心志愿者和愛心企業各級所能,解決困難群眾困難;文藝志愿者走進偏遠山村,用演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數據顯示,同安區現有注冊志愿服務隊600多支,注冊志愿者6.2萬多人,共開展志愿服務項目約7000個,持續開展服務項目180多項。
壯大志愿隊伍的同時,培育品牌項目同樣是同安區的重頭戲。“益同來”“兒童五防”“父母學堂”“流動家長會”“高山上的閱讀”等精品活動的推出,不僅為志愿服務搭建了平臺,也吸引和惠及了廣大參與的民眾;“最美志愿者”“最美新同安人”“最美志愿服務組織”等一系列具有同安特色、彰顯志愿者風采的評選宣傳,也有力強化了“同安紅”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此外,同安區還將“愛心廈門”建設與志愿服務緊密結合,開展“愛心四季”主題行動,廣泛匯聚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完善“愛心屋”建設,著力打造富有同安特色的愛心鏈條,讓愛心循環,為富美新同安建設奉獻愛心力量。
城市因文明更顯活力,文明需要城市才能蒸蒸日上。如今,志愿精神,已播下種子,悄悄植根于廣大同安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