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志愿者將關愛送到需要的人身邊。(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5月18日訊(鄒玒 文潔 林文足 楊心亮)夜幕降臨,東西溪畔亮起萬家燈火,綠樹蔥蘢,道路整潔,秩序井然,人們開始走出家門,感受著夏夜清風的微涼與古城的美好。這一畫面,隨著文明創建工作的持續推進,正在廈門同安徐徐展開。
日前,在省委文明辦發布的《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名單》中,同安區被授予“省級文明城區”的榮譽。
文明創建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站在新起點,同安區將繼續創新探索,完善文明創建長效化機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弘揚時代新風,推進移風易俗,以愛心傳遞促志愿發展,塑造優秀志愿品牌,為富美新同安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了強大的文明支撐。
創新機制凝聚合力
激活城市文明“末梢神經”
“我們小區電梯里有不少小廣告,請督辦一下。”“收到,督導人員馬上趕赴現場核實處理。”16日上午,家住同安區大同街道城西社區的居民林碧航在“同安文明衛士”微信公眾號上,發了幾張照片反映情況,幾秒鐘后網格員和社區干部就給予回復。不久后,問題得到解決,林碧華也收到反饋。
“問題上報渠道便捷、問題處理高效,這個機制很貼心!”林碧華興奮地說,自己猶如一名城市管理監督員,文明創建參與感爆棚。
發生在大同街道的一幕,其背后體現了近年來同安在城市管理上的可喜變化:城市管理從個別部門主導變成群眾參與管理,人人參與文明創建在同安成為常態。而帶來這一變化的利器,是同安區創新探索“互聯網+文明創建”,打造的“同安文明衛士”電子考評督查平臺。
一個個細節,一條條信息,折射出同安居民監督、參與城市管理的責任與熱情……越來越多市民群眾化身文明衛士,激活了城市管理的“末梢神經”。
“該平臺將市容、環衛、綠化、市政、交通、‘兩違’、環保、消防、土頭等多項城市管理職能納入文明城市創建日常監管范圍,覆蓋面廣。”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的建立,也促進各部門之間相互協作、互相借力,減少推諉扯皮現象,化解城市管理中的死角,推動工作更細致、更有成效。
數據顯示,目前,同安區文明衛士督查平臺企業號、公眾號關注及注冊人數均過萬,月均上報、處理城市管理事件1.5萬多件,整改處理率達到98.5%,文明創建能力提升顯著。
創建文明城市,貴在堅持,成在常態。為推動文明創建常態化,同安區在建立了統籌協調聯動機制、監督反饋機制、掛鉤聯系推動機制、應急響應機制的同時,還完善“月點評”等常態化創建考評機制,落實“三項清單”制度和防“回潮”機制,開展“全覆蓋、走透透”式的督查,倒逼相關部門不是只在年末復審時才“沖沖刺”,而是在平時就“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