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遺項目巡展,宋元服裝方陣。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洛陽橋主題郵局揭牌儀式。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5月16日上午,“傳古韻 倡新風”洛陽橋文明旅游志愿服務活動在泉州洛江區洛陽橋橋南古街舉行,作為洛江區“5·19中國旅游日”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集經典游玩線路、非遺展示、古裝展示、傳統美食、文藝表演、志愿講解員帶你游等豐富多彩的游玩內容,吸引了眾多游客朋友參與其中。
志愿服務 踐行時代文明新風
活動現場,舉行了洛陽橋主題郵局揭牌儀式,宣告郵局作為志愿服務點正式進駐洛陽橋游客服務中心,以提升游客中心的服務水平和游客體驗感。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之一,1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講解員代表上臺接受頒證,成為一名正式的洛陽橋志愿服務講解員。據悉,從今年3月份開始,洛江區歷時兩個多月,經過招募、選拔、培訓、考核等多個環節,最終錄取33名優秀志愿者組建了一支洛陽橋志愿講解員隊伍。
儀式結束后,志愿講解員隨即帶領現場的游客朋友游玩橋南古街和洛陽橋。“作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它與安平橋、順濟橋遺址等共同連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線,在泉州水陸復合運輸網絡的發展中具有開拓性的里程碑意義……”志愿者聲情并茂的講解,讓大家對于洛陽橋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時,來自泉城公益協會及相關單位的志愿者通過分發保護條例宣傳單、環境衛生維護常識講解等方式,在橋南古街和洛陽橋開展古橋保護宣傳活動。在濃厚的文明旅游與志愿服務氛圍下,不少游客受到鼓舞,積極參加“文明旅游 共建共享”文明志愿服務簽名等活動,共同營造文明旅游新風尚。
到場領導為洛陽橋志愿講解員頒發證書。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泉州非遺項目巡展——火鼎公婆。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動靜融合 營造文明旅游氛圍
據介紹,本次活動對旅游線路進行了精心規劃。在洛陽橋橋南古街上分布著廟宇、祠堂、家廟、番仔樓、古大厝等眾多眾多風格的建筑,為活躍氣氛,主辦方整合洛陽橋-橋南古街-蔡襄祠沿線優質文旅資源,通過地圖尋寶的方式引導大家去認識這些建筑,讓大眾在參觀游玩的過程中去體會感受海絲文化、閩南文化的魅力。
記者在現場看到,主辦方對沿途展示項目進行巧妙安插,學習古藝、品嘗古食、文化長廊、緬懷古人、聆聽古音……在這條旅游線路沿途上,設置具有閩南特色、泉州特色、洛江特色的“古玩”點,營造出泉州宋元時期熱鬧場景。
游玩期間,閩南語原創歌曲、宋元服飾展示、南音演奏、非遺巡回展、中國鼓舞表演、古箏等將輪番上演,演出以舞臺和巡游的方式相結合,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觀賞體驗。綠豆湯、蓮花茶、石斛茶、閩南傳統糕粿……眾多來自洛江的特色美食小吃為游客們開啟一場舌尖上的美妙旅行。
當天晚上,一場百人燈光舞秀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現場游客齊聚洛陽橋上,通過搖曳手機燈光,一起點亮洛陽橋。現場猶如穿越時空,動靜結合的旅游體驗讓游客切身體會古時洛陽橋作為重要交通道路的繁華情景,激發對于古泉州傳統文化的熱愛。
主辦方介紹,正值中國旅游日來臨,洛江區積極挖掘歷史文化,通過整合洛陽橋歷史文化資源,彰顯古橋魅力,借助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方式引導游客參觀游玩,感受古代泉州“漲潮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人”的熱鬧盛景,同時營造文明旅游氛圍。
本次活動由泉州市委文明辦,泉州市文旅局主辦,洛江區委宣傳部、文明辦,洛江區文體旅游局協辦。(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通訊員 鄭璐璐)
俞家棍表演。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十音銅鑼與洞簫合奏。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
宋元服裝舞臺講解展示。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