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胃王吃播”被點名批評后,在視頻平臺上,一種以“喝”為主題的“喝播”又悄然流行。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發布會上,國家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張擁軍表示,吃播喝播的內容應當是平臺大力整治的,下一步將督促網站平臺履行主體責任,嚴管排行榜、熱點榜、雙首頁、精華區流量入口,對于老是展示這些東西的賬號,要納入黑名單,慢慢從根源上把這些問題解決掉。(5月14日《北京青年報》)
“吃播”剛剛消停,“喝播”又粉墨登場。“吃播”的惡俗套路,“喝播”都沒落下,而“喝播”的危害相比“吃播”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危害當事人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正如媒體認為,這些內容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更大,“喝播大行其道,就會產生教唆未成年人飲酒的后果,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廣告法》規定,酒類廣告不得出現誘導、慫恿飲酒或者宣傳無節制飲酒,不得含有出現飲酒的動作,就是為了營造良好社會風氣,保護未成年人身心發展。“喝播”行為盡管不是專門的酒類廣告,但具備了酒類廣告的特征。對于“吃播喝播”,必須堅決遏制。將問題“吃播喝播”的帳號納入黑名單,應該說是一種有效的治理手段,不僅會影響主播繼續從事網絡直播、運營等職業,還可能影響到信貸、出境等,可謂得不償失。
將問題網絡主播納入黑名單其實已不是“新聞”。2018年8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六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加強網絡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截至2020年10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已向社會公布7批141名主播黑名單,被列入黑名單的主播在業內禁止注冊和直播,封禁期限 5 年。近日國家網信辦、公安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也專門明確直播營銷平臺應建立黑名單制度。這都體現了有關方面規范網絡主播及直播營銷行業的決心,值得肯定。
但讓人深思的是,利益驅使之下鋌而走險的網絡主播仍不斷出現。除了網絡主播自身法律意識、底線意識薄弱的原因外,平臺監管不到位也是誘因之一。比如,對于“喝播”視頻,一些平臺已在主播頁面增加“該行為存在風險,請勿輕易模仿”的提示,說明平臺對這種行為采取了默許的態度。正如某知名網絡視頻平臺工作人員坦言,“畢竟流量是平臺的‘命根子’,對能帶來規模流量的內容,部分平臺寧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因此,整治“吃播喝播”,不能止于黑名單。一方面,監管部門要督促網站平臺履行主體責任,嚴管排行榜、熱點榜、雙首頁、精華區流量入口,不能因利益驅使而漠視公序良俗,失守底線。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以更加嚴厲的懲戒措施,倒逼平臺自覺當好“守門員”,斬斷靠低俗審丑撈金成名的利益鏈條,促進直播生態不斷改善。(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