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共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7.0%。鄉村地區居民出游率達14.3 %,農民參與旅游的比例越來越高。全國預計共發送旅客2.67億人次,日均5347.4萬人次,比2020年同期日均增長122.2%。(5月6日《中國新聞網》)
這是一串振奮人心的數字,也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從“五一”出行大數據中,我們能感受到交通網絡的便利、旅游市場的火熱以及國家的繁榮昌盛。
數字的背后,得益于國家的疫情防控舉措。當前全球疫情仍在快速蔓延,尤其是亞洲部分國家疫情劇烈反彈。相較之下,國內絕大部分地區保持了較長時間的本土病例零新增記錄,全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已經清零,各地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穩步推進。截至5月4日,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8459.5萬劑次,國內疫情防控整體保持了平穩態勢,人民的安全感越來越強,出行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
數字的背后,得益于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在公布的數據中,一個數字格外亮眼,數據顯示鄉村地區居民出游率達14.3 %。究其原因,是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農村電商、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精品農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在農村地區廣泛興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空間不斷拓展,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出游的愿望越來越強,參與旅游的比例越來越高。
數字的背后,得益于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坐著高鐵看中國”“沿著高速看中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發展、成績顯著,高速鐵路四通八達,已建成世界最發達的高鐵網;民航運輸規模與日俱增,航班正常率大幅提高,機場建設蹄疾步穩,我國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已達39個,三千萬級機場已達11個;高速公路新增里程達到3.1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位列世界第一。不斷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方便了民眾的出行,讓民眾的出行體驗大大提升,讓大家能夠走得舒心、放心、安心。
數據是無聲的見證者,它見證著國家的發展,也見證著民眾的幸福。未來,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交通網絡越加便利,人員流動越加頻繁,不斷提升民眾幸福感的同時,也將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暖意。(安溪文明網 高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