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甘肅省職工技術協會于4月23日在蘭州新區召開大會,對鐵根全等10位“工人發明家”、童景盛等10位“職工發明之星”、川慶鉆探長慶鉆井總公司王亞紅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等10個“優秀創新型團隊”進行表彰宣傳。(4月28日 《工人日報》)
甘肅評出“工人發明家”,旨在通過發現、鼓勵、培養職工創新人才,推出一批職工技術精英、創新達人,發揮高技能人才先鋒引領作用,做好職工創新項目孵化、成果評選、展示交流、轉化應用等活動,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大軍發揮積極作用。
工人發明,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職工的各種發明、革新、改造、設計等具有專利權的智力成果都可歸于此列。在人們的眼里,發明創造遙不可及,主要是科研機構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的專利,與在一線上班干活的工人關系不大。“工人發明”成“家”更是遙不可及。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工人發明已經或者正在參與到發明創造當中來,其實,發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處處留心,發明創造并不是難事,人人都能成為發明家,“職工發明之星”。
其實,發明并不高深,一個小小的改進,一項小小的創新都可能是一項發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整體發展不僅要依靠少數科學家,更需要整體的提高和進步。科技創新發明無國界、無身份。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價值觀。科學家、工程師也好,工人、農民、大學生也好,機遇都是平等的,都是科技創新發明的“主角”,這個舞臺上,人人都有大顯身手的機會。
甘肅省評出“工人發明家”“職工發明之星”“優秀創新型團隊”,是對工人創新發明成果的褒獎,更是對發現、培養職工創新人才的激勵與鞭策。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創新,而崗位創新是企業創新最根本的力量和最堅實的基礎。對一些動手能力強、又肯動腦的技術型工人而言,對現場設備進行小改小革等職工發明并不難,因為這些一線工人有著長期經驗積累,有著工人發明的將是基礎,難的是如何保持恒心和信心。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工人發明家”,“職工發明之星”,他們是國家的希望,有的可能成為大國工匠。對于工人發明家等民間的“草根發明家”,政府相關部門應當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并建立獎勵扶持機制,對他們給予一定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為他們的發明創造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動力源,為他們申請專利提供方便,并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善待“工人發明家”,是建設創新性國家的必然要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和獎勵,讓“工人發明家”大放異彩,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工人發明家作為群眾發明的一個特殊群體,是社會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工人發明是科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職工發明之星”同樣可以星光燦爛,發出耀眼的光芒。(莆田文明網 汪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