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美的華安城區 華安縣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4月29日訊 一江兩岸,流光溢彩;老舊街巷,面貌一新;文明實踐,扮靚鄉村;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春色滿華安,一項項看得到的文明創建成果盡現眼前,一幅城市文明和諧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
4月27日上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福州隆重舉行,華安縣榮獲第六屆(2018-2020年度)“文明縣城”稱號。消息一出,全縣人民振奮不已,喜訊刷爆朋友圈,激蕩著16萬北溪兒女的心,一份份幸福喜悅的心情在這座高素質高顏值的文明之城飛揚。
一次逐夢,六年拼搏。近年來,華安縣持續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游活縣、興茶富民”的發展戰略,持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強化思想道德教育、繁榮城鄉文化市場、夯實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構建常態長效化創建機制,積極爭創省級文明縣城,不斷深化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全力打造一個崇德向善、人文厚重、生態優美、和諧宜居、幸福美好的文明華安。
一、著力強化思想道德教育,打造崇德向善精神家園
一言一行見文明,點滴善舉見精神。華安縣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道德模范榜樣力量,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著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營造以德為先、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選樹宣傳道德模范。華安縣廣泛開展道德模范選樹活動,挖掘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典型,涌現出“中國好人”鄒耿木、“福建好人”陳地權、黃碧杉、“全國模范教師”黃金德、鄒冰海、“最美援藏教師”李龍乾等一批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廣大市民接受道德教育和熏陶。
二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體系,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深入開展“童心向黨”“我和我的祖國”“我的家風故事”“小小傳承人”等“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敝黝}教育和實踐活動,增強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是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華安縣各級文明單位履職盡責、披荊斬棘,廣大志愿者深入群眾、強化服務,展現新時代應有的擔當與作為。多年來,華安縣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全縣掀起“助力新華安 建功新時代”志愿服務活動熱潮。
四是培育文明鄉風。以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活動為載體,不斷豐富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建縣級及以上文明村71個(其中,全國文明村2個),評選文明家庭130戶(省級1戶),星級文明戶486戶,打造了一批彰顯文化底蘊,展現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文明村鎮,鄉風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二、著力繁榮城鄉文化市場,打造厚重人文家園
華安縣不斷挖掘本土北溪文化資源,完善提升基層文化場所設施,推進文化惠民服務不斷深入,努力開拓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新模式,為群眾的文化幸福感加碼。
一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世界文化遺產福建(華安)大地土樓群為依托,深度開發土樓核心區農耕文化、和諧文化等旅游文化產業項目。近年來,通過舉辦福建(華安)土樓國際馬拉松、“大美華安、走向世界”土樓秀主題晚會等重大體育文化活動,進一步擴大大地土樓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是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持續開展“書香華安”全民閱讀活動,向市民推薦好書,繁榮圖書市場。融合“非遺”項目和閩南傳統文化民俗,讓傳統節目和民俗產品進入消費市場。全力塑造“清爽華安心臨吾鄉”特色旅游品牌,拓展文化旅游市場,推動文化旅游景區的提檔升級,著力引導文化植入,打造新型文化業態。
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配套建設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四對比五算賬”教育館等文化場館,鄉鎮實現村村通、村村響、農家書屋全覆蓋。加強景區建設和推介,各景區推進文化元素融入建設,提升旅游和文化服務水平,積極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的有效文化供給。
四是傳承紅色文化。華安縣作為福建省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所在地之一,近兩年,我縣著力于高安鎮紅軍洞、吳運琳革命活動舊址、馬坑下垅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系列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工作,打造紅色文化傳播高地。
三、著力夯實城市基礎設施,打造美麗生態家園
華安縣始終貫徹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工作理念,把創建測評指標轉化為常態化工作目標,把測評方法轉變為常態化管理辦法,把創城工作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緊密結合起來,讓創建任務清單變成市民受益的“幸福賬單”。
一是夯實市政基礎設施。在推進舊城改造中,華安兼顧地上與地下、面子與里子,聚焦群眾呼聲與關切,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整治、交通出行等民生工程。在新城建設中,聚焦民生、民心工程,致力補齊小區綠化、公共休閑場所、停車設施、社區服務等方面的短板,讓群眾生活更加便利、舒適。
二是完善交通路網功能。不斷強化城市道路建設,開通“繞城路”,打通“斷頭路”,優化“城鄉路”,暢通城市“血脈”,不斷提高城關干線公路和區域交通網絡的通行能力,滿足全縣人民的夢想和期盼。
三是綠化美化城區。華安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100%,森林覆蓋率達72.7%,主要流域Ⅰ~Ⅲ類水質達標率100%,是全域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持續加強城市環境風貌改造、城區主干道“增添綠色”工程、“一江兩岸”夜景工程,為城區增添了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四、著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打造和諧宜居家園
華安縣堅持內外兼修,以提高生活環境質量為出發點,以維持良好秩序為著力點,突出整治抓創建,用好“繡花功”,加快根治“城市病”,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
一是規范公共秩序。多年來,華安持續實施市場經營秩序、交通秩序、治安秩序提升行動,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公共秩序明顯提升。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實行24小時保潔制,倡導垃圾減量分類,實現生活垃圾袋裝投放、集中收集,垃圾直運全覆蓋,日產日清,打造精細環衛保潔。
二是實施網格化管理。縣直機關單位與社區、居民小區、主次干道實行創城工作責任掛鉤,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清潔環境活動。建成區實行網格化管理,以點到面,實現城區全覆蓋、全民參與的管理效果,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后一米”。
五、著力構建常態長效創建機制,打造幸福美好家園
一是科學制定規劃。華安縣立足現有創建基礎,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作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關鍵舉措和有力抓手,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省級文明縣城創建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文化內涵、優化公共服務、增進民生福祉的有力抓手,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城鄉文明比翼齊飛,全縣各項事業呈現生機勃勃的良好局面。
二是健全創建機制??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創城工作,書記、縣長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履職盡責,親自抓精神文明建設。調整充實創城領導小組和創城工作指揮部成員,完善各專項工作組職能??h文明委成員單位主動發揮示范作用,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指揮部協調牽頭,縣鎮村(居)三級聯動、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
今朝引領立潮頭,風勁帆滿再出發。追求文明的腳步,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在文明創建的大潮中生機勃發,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新時代的使命感,要求我們以省級文明縣城為新起點,以“歸零”的心態再起跑,以嶄新的姿態再出發,步履不停,在這場永不停歇的“接力賽”中再創輝煌,為群眾帶來滿足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更多幸福感與獲得感?。ㄈA安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