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一條關于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組織專項檢查的消息快速沖上熱搜,包括跟誰學、學而思、新東方在線、高思在內的四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因價格違法、虛假宣傳等行為被頂格罰款50萬元。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在在線學習的消費過程中也遇到過諸如課程內容不符合約定、宣傳展示與實際課程不符、教育機構不予退課退費等問題。(4月26日澎湃新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育異軍突起,各類網課陪伴中國大中小學生度過了“停課不停學”的難忘時光。然而,在線教育作為一種“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卻沒有把“教育”真正加碼上去,只是把在線教育當作獲利的工具。隨著,一段時間以來,在線教育市場的持續升溫,導致試水者眾多,平臺內容卻參差不齊。一些網站平臺無視社會責任,屢屢利用網課推廣網游、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詐騙信息,危害廣大學生特別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向網課亂象開刀,在線教育莫“越線” 。早在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既對在線教育的發展持鼓勵和支持態度,也就管理和規范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現在來看,在資本的裹挾與驅動下,在線教育正在偏離正常的軌道,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在線教育的功能就會被異化,不但發揮不了教育教學的輔助功效,反而會與教育科學方向背道而馳,扭曲教育本質,帶來嚴重后果。給在線教育糾偏刻不容緩。
推動在線教育規范化發展,必須加強行業規范和監管,當務之急是健全完善準入機制、監管機制和退出機制,對在線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培訓內容、收費管理、營銷方式、教師資質等全方位提出要求,為在線教育行業量身定制規范標準,并且對不符合準入條件、存在違規行為的在線培訓機構,要嚴格進行查處,該整改的整改、該清退的清退,對嚴重違規、反復違規的,將相關機構和責任人列入“黑名單”,通過對在線教育行業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倒逼行業主體增強規范和法治意識、提升行業自律能力,促進在線教育規范有序發展。
線上線下融合是教育發展的方向,但在線教育絕不是簡單地把傳統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搬上網絡。無論科技怎么進步、時代如何發展,教育的本質不能發生改變,在線教育絕不能偏離“教育”二字,如果一味追求利益、偏離教育正軌,以收割家長為追求,那么就是舍本逐末,只有回歸教育初心、堅守育人底線,把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改善課程品質、提高教學能力、提升教育質量上來,才能讓在線教育行穩致遠。(鼓樓區委文明辦 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