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小吃歌舞展示。(攝影:池遠 )
文明風4月13日訊(通訊員 吳芳)少年強,則國強。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4月2日,福州市鼓樓區茶園山學區迎來以“勞動賦能 AI啟智 潤心獻‘百年’”為主題的學區共同體展示活動。福建省市專家、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結合實際,創新未成年人教育方式,積極開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探索,豐富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增強主動勞動意識,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兩年來,鼓樓區先后被列為國家級“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和福建省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三區疊加”為鼓樓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晨會:精彩職業體驗進校園,讓未成年人感受勞動之美
洪福咖啡勾勒鼓樓新景,泥塑創新制作京劇臉譜,科學小創客讓文字浮上水面……4月2日上午,融僑小學內有別樣風景,茶園山學區的師生們通過說、做、演等形式,展現不同職業的魅力。
“這是我們疊好的軍被,通常放在床頭,而床尾有兩條腰帶……”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附屬小學(茶園山中心小學)的展示區,五年級學生徐婉琳穿著迷彩服站在行軍床前為來賓進行解說。結合“國防教育”辦學特色,她和小伙伴專業性十足地展示著軍務、體能、包扎等實踐知識。
這是當天晨會的一個環節,茶園山學區的學生還“化身”茶藝師、烘焙師、科研人員等,上演各種勞動場景。在非遺傳承人的助陣下,國科大附小(茶園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制作同利肉燕,木槌打著肉泥發出有節奏的“噠、噠”聲;洪山小學的孩子制作永和魚丸,用虎口擠出一顆顆丸子放入鍋中烹煮;融僑小學的孩子制作軟木畫,以栓樹皮為材料,通過雕鏤粘結成錦鯉,讓人們感受福州非遺風采。
學生們通過時尚非遺、職業體驗、快樂勞動等活動感受工匠精神、獻禮建黨100周年的同時,來賓們也通過掃碼為他們點贊并進行實時評價。
課堂:推動五育并舉,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請用你的雙手創造一只生動、可愛的昆蟲吧!”美術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們就動了起來。折、剪、拼貼,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昆蟲“活”了。一旁的“歡喜田”勞動實踐基地里,各類蔬菜長勢良好,手工“昆蟲”點綴其間。
當天上午,共有語文、數學、英語、勞動教育等學科的11節公開課。最富特色的莫過于勞動教育主題課程。除了美術課為“歡喜田”制作昆蟲裝飾外,實踐課上,學生們現場摘菜做沙拉、包餃子;語文課上,師生們通過直播推銷“歡喜田”蔬菜……“茶園山校區教師依托‘歡喜田’,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勞動,在勞動中體驗職業角色,成功將各學科與勞動教育融合在一起。”來自中山小學的池老師說。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觀課的教育工作者們還感受到五育并舉的能力指標評價助力學生差異化、個性化成長。教師們在課上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借助“智勇少年五育并舉”學習評價信息平臺,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回饋,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
“通過德育評價、課堂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數據,分析形成每個學生的綜合性評價,讓評價有力量,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面屬于自己的成長墻。”融僑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鄭懷麗介紹,茶園山學區在落實鼓樓區“三區聯動,整體推進”專項行動中,著力建設“智勇學生”的評價體系,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客觀數據支撐。
課外:AI啟智為勞動賦能,通過創新傳遞文化自信
為響應《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福州鼓樓茶園山學區走好人工智能普及之路,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由國科大附小(茶園山中心小學)的老師們組成AI教育研究團隊,帶著孩子們走進人工智能的世界。
“動物的勞動靠本能,人類的勞動有智力參與,是高級勞動。人工智能讓人類勞動更輕松更高效。”一堂《并不神秘的人工智能》展示研討課上,老師通過身邊的日常問題引出知識點,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
“經歷這樣的人工智能‘第一課’,孩子們初步感受AI是人類智能的模擬。以此為起點,人工智能將進入各學科課堂,讓孩子們繼續探索人工智能的原理,催生創新的萌芽。”國科大附小(茶園山中心小學)副校長許麗美說。
4月2日下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專家龔超博士還帶來題為《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體系構建與探索》的講座,從人工智能教育的國際視角和國內外現狀出發,總結世界主要國家的經驗做法,也對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內容進行全面梳理。“這為我們以后的教育工作帶來一個新視角。”參與活動的鼓樓區各校校長、教導主任、信息技術教師表示受益匪淺,從不同層面對人工智能課程的探索與構建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
“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將牢記囑托,繼續面向所有孩子進行教改探索。”福州市國科大附小(茶園山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劉旭表示,這次活動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激勵茶園山學區在勞動教育、教育評價改革、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方面繼續努力和創新探索。(鼓樓區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