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微黨課、聽一個紅色故事、學唱一首紅歌、回味一頓“紅軍餐”……10日一早,湖南省直統戰系統400余名黨員和黨外代表人士登上湘贛邊“紅色專列”,前往“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開展“重走井岡路,奮進新征程”黨性教育培訓活動。(4月11日中新社)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我們的思想基礎與淵源到底是什么?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建黨百年之時,這些黨史教材要讓每個中國人融會貫通,需要通過認真學習黨史,給這些問題找到確定性的答案。
所以,在此時學習黨史具有重要的意義。要讓學習黨史入心入行,建好黨史移動課堂,不僅需要,而且必要。據悉,湘贛邊“紅色專列”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鞏固拓展湘贛邊老區脫貧攻堅成果,深化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專門設置的。該專列上推出的“紅色移動課堂”,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堂在列車上進行的移動式黨課教育培訓課,采用黨員干部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讓黨史學習真正“動”起來、“活”起來。
建好黨史學習移動課堂,要因地制宜想辦法。例如,“紅色專列”上的黨課,不僅參觀的同志們可以學習,對于后面乘坐的旅客,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移動課堂,可以通過廣播為大家深情講述了左權將軍、陳覺和趙云霄烈士等革命先烈誓死保家衛國的故事,激勵大家端正學習態度,滿懷虔誠和敬仰之心重走井岡路,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不斷錘煉黨性修養,增進“四個自信”,持續砥礪初心,在奮進新征程中勇擔使命。
建好黨史學習移動課堂,除了列車,工廠車間、田間地頭、老年大學、集貿市場、城市公園等都可以成為當時學習的移動課堂,哪里人群多,就是我們開設移動黨課的好地方。這有多將《兩封催人淚下的遺書》紅色歷史故事,多將《茶陵人民的抗戰故事》《一碗紅薯的故事》等黨史故事,通過移動課堂講給群眾聽,才能讓激情燃燒、艱苦奮斗的歲月更加閃光,讓移動黨課的學習形式耳目一新,從而更好地讓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讓黨史教育“動”起來需建好移動課堂,多將黨史通過移動課堂將此道路傳遞給群眾,并在學習中增強互動,多讓群眾發言交流,才能讓黨課中的“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讓黨課中的真理更加深入人心,激勵大家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從而堅定信仰,增強團結的凝聚力,奮斗的戰斗力,為民族復興夢早日實現凝心聚力。(倉山區委文明辦 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