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坑頭村是紅色的,寧德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紀念碑閃耀著熠熠光輝,革命先輩精神在這里薪火相傳,坑頭老區人民以綠色發展來慶祝建黨100周年。
春天的坑頭村是綠色的,1400多畝生態茶園迎來采茶旺季,層林蒼翠。坑頭村民通過紅色文化挖掘、茶園科技改造、茶旅融合發展,以紅色領航促進鄉村振興。
坑頭村位于蕉城區霍童鎮西北部,從1931年開始,在黨的領導下,坑頭群眾前赴后繼,浴血奮戰。戰爭年代,該村有400多人參加革命,為閩東革命和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由于受自然條件制約,坑頭村各項事業發展緩慢。1998年前,村里公路、電話、飲用水、閉路電視等均未開通。尤其是道路不暢,更是給當地群眾帶來極大的不便。
“那時,村里一條羊腸小道通往霍童鎮區。到鎮里賣些農產品,必須靠肩挑手提走上20多公里,一來一回需要整整一天時間。”談及當時的交通狀況,老村干謝良胡不由地搖起了頭。
1999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坑頭村實現了“五通”工程,坑頭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改變。
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及老區建設促進會對該村給予大力扶持,老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坑頭村群眾發揚艱苦奮斗的老區精神,堅持紅色領航、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十多年來,坑頭村先后實現了電網和全村路燈線路改造;修繕了蘇維埃政府舊址、愛國主義教育接待站、革命歷史展覽室、紅軍亭、村中心涼亭;完成了移山填溝工程和新村建設規劃;投入600多萬元完成坑頭老區21公里公路硬化;建成籃球場等體育健身場所,拓寬廣場水泥路及停車場,并完成200千伏安變壓器擴容,解決了該村企業生產用電難題……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期間,坑頭村黨支部與寧德時代新能源黨委結對子,通過黨建扶貧共建方式,獲得新能源公司30多萬元資金支持,用于“精準扶貧·茶園改造”項目建設,新能源公司對坑頭村7名貧困戶給予可持續扶持,采取“消費扶貧”方式幫助銷出茶葉15萬元。
同時,村黨支部重點聯系有經營經驗又有經濟基礎的謝鄭生等7名黨員帶動村民致富,2020年新增茶葉種植面積149畝,并在茶園中套種桃樹、楊梅樹等果樹,提高經濟效益。
初心傳承,一任接著一任干。如今,這個曾經被稱為“五不通”的村莊,通過多年建設,有了“美麗老區、幸福坑頭”的新評價。坑頭村也成了傳播愛國主義思想的新陣地。
2014年7月,坑頭村建成了“愛國主義梅坑革命歷史展陳館”。目前,該展陳館已成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許多群眾到這里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傳承紅色基因,老區舊貌換新顏,產業發展也走上了“快車道”。 坑頭村利用高山氣候條件,建設高標準茶園1400多畝,主要生產“金觀音”茶葉品種。
“我們創建國家級茶葉標準園300畝,2020年新增茶葉種植面積149畝。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1個,建立茶葉加工銷售公司9個,建設茶葉集中加工區1個,各茶葉加工公司均獲得SC生產許可。”坑頭村黨支部書記謝良叨介紹。
同時,坑頭村大力推廣“五新”技術,實施“科技興茶”,采用機械化采茶。引進炭焙、電焙工藝,改善茶葉口感,這一系列舉措使茶葉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在品牌建設方面,有5個茶葉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并在多屆茶王賽中獲得榮譽稱號。2020年,該村茶葉總產量60噸,總產值達1800萬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5元。
如今,坑頭村大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我們委托寧德師院圍繞村莊生態景觀、紅色文化、休閑度假的旅游發展目標做系統的鄉村振興旅游規劃。我們強化村莊整治,提升人居環境,投入資金160萬元,完成堂下茶葉品牌小公園、鯉魚潭當境釣魚臺及仿古旅游步道、沶頭旅游景區觀景樓、道德經公園一期等項目建設。”謝良叨說。
老區的新故事還在繼續。謝良叨說:“我們將持續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培育壯大茶產業,通過農家樂、民宿等,多渠道促進村集體增收。還將對龍珠潭至珍珠簾步道、松林自然村旅游道路進行改造硬化,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并將啟動紅色革命歷史展覽館黨建公園景觀改造、蘇維埃政府舊址修繕改造等項目,提升紅色文化和品牌知名度。”(張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