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北京遭遇近十年最強沙塵暴。這波源自蒙古國的黃沙,波及了我國西北、華北直至黃淮、江淮等地,沙塵天氣面積超過380萬平方公里。截至蒙古國時間3月16日中午,兩天來的沙塵暴和暴風雪天氣已導致10人死亡。(3月22日,北京青年報)
時間,最忠實的記錄者,最客觀的見證者。在這場沙塵暴的背后,是逐漸沙化的土地。而治理,并不是種樹這么簡單。雖然這場沙塵暴,我們是受波及的一方,但是我們從中看到自然“發威”后強大的破壞力。在沙塵之下,一些司機因能見度下降減慢車行速度, 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北京交通的擁堵;不少北京市民換上了3M口罩,而學校讀書的孩子們,今日的戶外運動也被取消……警鐘當長鳴,居安得思危。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乃至全人類需要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建設美麗中國、守護美好家園,與每個人休戚相關,每個人都應該成為美麗中國的行動者。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要讓這一既樸素又深邃的理念傳播開來,深入人心,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倡導廣大群眾從我做起,從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做起,共同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要不斷拓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渠道,要通過有針對性、有感染力的宣傳、宣講和實踐行動,不斷增強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倡導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門共同制定并發布《“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這就是自上而下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理念,著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構建,有助推動生態文明宣傳工作大格局初步形成。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事實證明,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重要的發展理念,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是完全準確、可行、可持續、具有長遠眼光的。未來道長且阻,我們仍要加強法治建設,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推動綠色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讓生態文明理念成為全民共識,生態文明建設大步邁入快車道,從理念到行動,影響要愈發深遠。細心環顧我們身邊,荒山染綠,沙丘止步,河流變清,藍天更藍,水更清,城鄉公園、綠道持續增加,海濱灘涂、濕地生機盎然……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縮影,是所有中國人民的美好期待。
生態興則文明興。我們要為子孫后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就要牢記囑托,鐵腕治理,保衛生態。我們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