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增強民眾自我教育意識,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素養水平。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要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和意識形態工作監督檢查,納入鄉村文化振興總體規劃,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體系,作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創建的重要內容和活動載體,以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工作推進。在運作中,通過“三結合”,讓文明實踐功能更加凸顯。
與城市志愿服務陣地相結合。要與以創建全國全省文明城市,創建全國全省志愿之城為契機,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臺,要與各地志愿服務陣地聯合開展了“道德模范進社區、機關、學校、企業”基層宣講、“中共黨史教育”、“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志愿服務主題宣講、“3·5學雷鋒做好事”志愿服務等活動。為群眾提供義診、健康教育,開展“大手拉小手”、文明過馬路等交通志愿服務。做好城市初心驛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具體載體。驛站圍繞居民小區、醫院、學校、車站等地點建設,設有屏幕電視、飲水機、應急醫藥、雨具等免費便民設施。初心(站)點,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同步發揮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
與農村宣傳文化陣地相結合。整合資源,以文明創建為依托,統籌運用黨校、黨員電教中心、文化館、圖書館、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綜合服務中心、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科技示范基地等平臺,構筑理論宣講、文化、教育、科技、法律、衛生、體育等陣地,涉及各陣地的機構、人員、設施等權屬不變,根據實踐活動需要統一調配使用,避免重復建設。在文明實踐中,要堅持做到政治、思想、文化、實踐“四個引領”,在任務推進時牢牢把握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五項任務”有效展開,無論是確定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還是載體平臺、活動方式,都突出嚴肅的政治性、鮮明的思想性、強烈的實效性。
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結合。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結合,不斷拓展教導導向與活動功能,結合“主題黨日”、“萬名黨員進黨校”和“黨員干部”等現場教育活動,切實發揮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必須達到有標識、有場所、有設備、有制度、有管理、有檔案“六有”工作運轉的標準,把其真正打造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城鄉基層思想文化綜合教育平臺。(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