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不僅可以免費閱讀各類圖書,還能參與各類講座。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每周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的活動。”近日,市民陳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據了解,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自去年12月投用以來,已有不少市民游客把這里當成了“據點”。
2019年10月,蕉城區被列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第二批試點縣。此后,蕉城區先后投入320萬元建成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并給予5個示范鄉鎮(街道)實踐所配套建設資金200萬元,各鄉鎮(街道)相繼投入資金1000萬元左右,構建了包含“三級組織”體系、“七大平臺”格局和“實踐隊伍”載體的“371”文明實踐工作體系,掛牌成立了1個區中心、16個鄉鎮(街道)實踐所和316個村(社區)實踐站。
“我們希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引領帶動群眾踐習文明新風、活躍市民文化生活,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的蕉城,從城區到鄉村,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東湖社區“五個一”工作法、霍童鎮“四個上門”服務法的推廣,搭建了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橋梁;“創城公益聯盟進社區”活動的創新發展,滿足了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蕉南街道通過“兩中心一平臺”建設,實現文明實踐活動網上、網下同頻共振;飛鸞鎮結合項目定位,依托“大黃魚之家”志愿服務大講堂、志愿服務工作站,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開展志愿者線上、線下精準服務;洋中鎮強化“三重保障”、創新“7+7”志愿模式、圍繞打造“四色”工程,充分新時代風采……一個個嶄新的平臺,為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傳播提供了渠道。截至目前,蕉城區已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活動1800多場,受益群眾達15.9萬人次。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蕉城模式”已初具規模。
蕉城區已成立了427支志愿服務隊,登記注冊志愿者9.16萬人。該區依托微信平臺,開發微信小程序,搭建了“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平臺接單、志愿者服務”的創新志愿服務供需模式。微信平臺試運行至今,小程序發布志愿服務項目32個,開展志愿活動300多場,參與志愿者達7000多人,實現了志愿服務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不僅如此,各平臺、鄉鎮(街道)積極利用地域特色資源,形成“一所一特”“一站一品”創新品牌,培育了慈善愛心屋、情暖農村慈善幸福院等創新項目,開展“全國科普日”“三下鄉”、愛心助學、高考愛心直通車、情暖萬家助困等幫扶活動。(閩東日報記者 張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