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蘇韻鄉情”鄉村休閑旅游農業重要活動計劃新聞通氣會11日召開,會議指出:今年省里將會帶來鄉村旅游“大禮包”,涵蓋吃、玩、住、學等各方面,主要包括向全社會首次推介100個鄉村休閑旅游農業農耕實踐基地、100個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康美基地,以及推介100個主題創意農園,預計全省全年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年接待游客3億人次,年綜合收入900億元左右。(3月16日中新網)
鄉村振興,文化振興必須走在前列,鄉村文化振興中,文化旅游、生動再現農耕文明,更有力推進鄉村振興的生金業態暴漲。2021“蘇韻鄉情”鄉村休閑旅游農業重要活動計劃頒布,為鄉村文旅事業帶來喜人的“大禮包”,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以生金的“多頭”行情。
讓農村文化旅游更有創意,不僅事關產業,更關系到農民文化活動的開展,關系到農民的增收致富,關系到農村非遺傳承等諸多元素。以江蘇這次首次推介100個鄉村休閑旅游農業農耕實踐基地--江南農耕文化園為例,該園不僅建出了特色,更為鄉村贏得了可觀的收入和聲譽。江南農耕文化園按照“縮小比例的江南水鄉,功能豐富的休閑農莊,農耕主題的文化走廊”的總體設想進行建設,又兼顧了鄉村孩子的感受,農耕部落、天蓬元帥推車、農耕一條街等,讓一波波前來蘇州江南農耕園體驗親子活動的游客,從寓教于樂中找到了農耕文明的價值所在,也讓這個曾經著落在沙灘上的鄉村聲名遠播,為當地農民就業、增收增加了好渠道。
建好“蘇韻鄉情”,讓其為“三農”振興出大力,需要拿出富有創意的主題,這樣才能避免資源浪費,給游客帶來更多的鄉村體驗。雖然說,目前江蘇主題創意農園總數已達到400個,再加上今年宣傳推介100個主題創意農園,數量顯然不缺。但是,要在江蘇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旅游農業園區景點中贏得“高光”,并不容易,不化大力氣,不精準施工建設,就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應。
做精“蘇韻鄉情”才能更好闡發振興“多頭”效應。各地文化旅游鄉村資源豐富,目前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數量不少,但要再接再厲闡發廣大“蘇韻鄉情”的“多頭”行情,各地在建設上還是要做好“精準”文章,需多研讀本地的農耕歷史,多在“文化說頭”打出自己的品牌,建起的景觀才更有“看頭”,市場的“多頭”效應才明顯,才能更好建設一批像“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這樣“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有價值”的創意休閑農業典型。
因此,多依托鄉村特色產業、自然生態和農耕文化等資源,在建設上做精做優,才能讓一批富含“蘇韻鄉情”文化鄉村旅游精品,成為游客熱門打卡的消費線路,使其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有力推動鄉村文旅全域集群集聚增長,為“十四五”振興“三農”更好生金、生銀、生文化。(晉安區文明辦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