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新茶上市時,記者在南寧的一家茶葉店鋪看到,兩盒茶葉凈重100克,可茶葉包裝卻超1公斤…………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網購體驗:一套簡單的化妝品,盒子里面有彩紙,彩紙外面還有包裝,包裝外面再套個盒子。(3月15日新華網)
為什么消費“面子”在中國如此盛行?眾所周知,群體影響形成從眾心理和羊群效應,往往成為制約消費者行為的強大社會規范。在中國,這一點就特別顯見,中國人特別注重“面子”。中國人的消費行為和心理具有很強的面子情結。“面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人格特征、社會文化的綜合表征。不論是富是窮,不論身份貴賤,不論在城市或農村,大家都普遍追求要臉要面,將送禮、維系體面和關系等視為基本社會需要,將爭臉、給面子和禮尚往來視為基本為人處世規范。這就構成了驅動消費的重大動因,造就出中國非常大的特殊消費市場。
消費“面子”何時休!中國人的面子文化助長面子消費。要舉全民之力移風易俗,對面子文化革故鼎新。摒棄、革除穿名牌、喝茅臺、開靚車、送大禮、愛攀比等好面子行為;改比誠信、比文明、比品質、比心靈的素養較量,這才是為人處世千金難買的“里子”。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費,不再唯外人標準是瞻,市場監管部門要強化職能作用,向包裝垃圾成“災”、名不副實、假冒偽劣產品“亮劍”,加大抽檢督查頻次,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商家、企業予以重罰,讓過度消費從源頭得到控制和扼殺。消費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與其從向外尋找肯定,不如自我選擇、自我肯定,不隨波逐流,以品質為先,以性價比為考量,向一切過度包裝、奢靡浪費的行為說“不”。
好面子是表征,深究根源還是內心的匱乏。不論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只有內里足夠充盈、強大,才能抵御一切面上的攀比較量,如泰山壓頂仍能巋然不動,于世間紛擾依舊寧靜致遠。國家要增強文化自信,移風易俗責無旁貸,給奢侈品熱降降溫,給攀比不正之風提個醒;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厲行節約的傳統美德,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加強個人知識涵養,提倡底氣比面子更重要,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比華服、香包、名表、豪車更具魅力。面子是一時的,里子是一世的。別消費了“面子”卻丟了做人的“里子”。
新時代,我們要制造“名副其實”的產品,要做“表里如一”的中國人。弘揚勤儉節約之風,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崇儉抑奢成為全社會的文明追求。(鼓樓區委文明辦 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