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往諸暨市鳳凰山公墓祭祀的市民發現,每座墓穴上多了一塊不銹鋼制的二維碼銘牌。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諸暨市民政局準備在清明節前推出的二維碼“掃墓”新舉措。目前,諸暨市已有12家公墓共7萬多座墓穴完成了二維碼安裝,一墓一碼。清明節前,諸暨市所有公墓的墓穴都會完成二維碼安裝。(3月12日《紹興日報》)
據介紹,推進“智慧公墓”是諸暨市民政局2021年公墓管理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去年3月20日,該部門推出了互聯網“云端祭掃”平臺,為逝者建起了“網上墓園”。今年準備推出的二維碼“掃墓”、實行一墓一碼,是“云端祭掃”的升級版,所有功能都將免費使用,旨在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讓市民在網上祭掃時更有真情實感。
事實上,網上祭掃不是新事物。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相關文明祭掃的倡導,已有部分實踐,但并沒有被廣泛推行,主要原因還是受傳統祭祀觀念的影響。去年清明節,是加速祭掃習俗轉變的“窗口期”。因疫情防控需要,許多城市暫停現場祭掃、集體祭掃活動,推出云祭掃、代祭掃等方式,網上祭掃越來越被公眾認可和接受。
以諸暨為例,截至目前,該市互聯網“云端祭掃”平臺已累計訪問超過3.1萬人次,近2800人進入該平臺進行祭拜。今年春節以來,也有數十人選擇以網上祭掃的方式開展“新年祭拜”。這說明,雖然網上祭掃不可能替代傳統祭掃,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更能快速便捷、隨時隨地將敬意送到“云端”的網上祭掃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同時,這種“無煙祭掃”的網上祭掃方式,也符合新時代文明、節儉、綠色、安全的發展理念,順應移風易俗的改革需要。正如許多人表示,網上祭掃不能僅僅止于防疫之需,而應作為一種常態化的文明祭掃方式推而廣之。據此,諸暨市民政局就“云端祭掃”平臺進行了升級,推出了“一墓一碼”。祭祀者不僅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逝者的墓穴位置等,可以創建獨立的“祭祀房間”,將逝者的照片、生平事跡放在上面,還可以設置哀樂或留言,進行在線打掃、送鮮花、點蠟燭等操作,這無疑更貼近和滿足了市民需求。
網上祭掃是一種新文明,是老傳統和新風俗的完美融合,是互聯網給新時代人們帶來的便利。尤其是“一墓一碼”,更是增強了祭掃的儀式感、現場感、真實感--傳統祭掃能表達的緬懷之情,網絡祭掃一樣可以表達。這種做法,值得各地復制推廣,進一步完善“云端祭掃”平臺服務功能,讓網上祭掃得以固化和常態化。對公眾來說,我們應轉變觀念,移風易俗,與時俱進,用更文明、更健康的新方式表達對逝者的緬懷之情。(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