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中旬,作為上海首條嘗試“落櫻不掃”的道路,楊浦區的江灣城路(殷行路至清波路)調整清掃保潔模式,用落英繽紛的晚櫻景觀“留住”了春天。今年,這一做法將在全市復制推廣。3月8日,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宣布,今年春天將有5條道路實行“落花不掃”,理想狀態下,這些道路的“花毯”總長可達3300米。(3月9日《解放日報》)
早在2012年,上海閔行區環衛部門最早在莘凌路試行“落葉不掃”,為市民和攝影愛好者保留天然美景,贏得一片叫好聲。從2013年起,上海綠化市容部門嘗試在部分道路施行“落葉不掃”;直至2020年,全市已開辟41條“落葉不掃”景觀道。除了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西安、長春、青島,也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奥浠ú粧摺苯梃b的是深受好評的“落葉不掃”,體現了城市的人文和詩意,彰顯了管理細節和人性之美。
“幾日濃霜下,丹楓落葉紛”“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古往今來,落葉落花不僅是文人墨客心中美好景色的標簽,更寄托著人們濃烈的情感。如果把落葉落花清掃得一干二凈,豈不是破壞了大自然的饋贈與人們心中的詩意?詩意之美源于生活之美,落葉落花滿地不僅給現代城市增添了詩意,也契合了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落葉不掃”“落花不掃”并非完全不掃,而是管理更加精細化。比如,對于“落花不掃”,天氣晴好時,道路保潔人員只會每天傍晚對“落花不掃”道路進行普掃,其余時間保留“花毯”。保潔人員落實“一路一策”,采取吹風機作業、撿拾保潔等精細化作業方式,撿拾隱匿在落花中的煙頭、紙屑、塑料袋等垃圾,使落花景觀更“純粹”。如遇風雨天等特殊情況,為保障行人通行安全,“落花不掃”將暫停,道路將進行全面清掃保潔。
上海在總結10多年來施行“落葉不掃”、去年嘗試“落櫻不掃”做法的基礎上,今年春天選擇5條道路實行“落花不掃”,顯然是對這一精細化、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加持,對啟發各地走出城市管理的誤區、端正對落葉落花的態度具有積極的意義。不難看到,同樣是對待落葉落花,有的地方卻把這些“美好”視同垃圾,以“潔癖”主義要求“不見一片落葉(或落花)”。而環衛工人因怕罰款,甚至用水槍、掃帚提前打落樹上的黃葉或花瓣。
對落葉落花等自然代謝物的一緩一急、一松一緊,折射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態度和作風,也折射出城市管理能力的高下?!俺?,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币蛔讶藗儗γ篮蒙畹南蛲斪鲓^斗目標的城市,必然會始終瞄準那些細微而美好的需求,以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和巧心將城市治理的“針腳”縫得更細更密。從“落葉不掃”到“落花不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藝術,更讓我們體味到了一座城市的人性之美。(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