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綠水青山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為了綠水青山無私奉獻則是我們這一代人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在這個陽春三月,每個人盡綿薄之力,種下一棵樹、愛護一片綠,一點一滴將匯聚成美麗中國的希望。
愛綠護綠,我們可以從參與植樹做起。植樹節植樹,早已成為一種習俗,每年全國各地都會掀起植樹的熱潮。3月12日,第43個植樹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不妨響應相關公共組織和團體的號召,如參加長樂“E起為濱海種棵樹”活動,積極投身到生態環保行動之中來,親手為祖國種棵樹,和小樹一起長大。
愛綠護綠,我們還可以從支持造林做起。植樹造林不只是需要種樹人們的辛勤汗水,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理解和支持。若我們都有了愛綠護綠、植樹造林的意識,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便不再有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的情況發生。通過多種多樣的公益活動,如“螞蟻森林”、騰訊公益“一起捐”等方式,用點滴善舉,和那些還在堅守的人一起完成夢想,將沙漠戈壁、荒地高原蛻變成一望無際的綠海。
愛綠護綠,我們更可以從生活小事中做起。堅持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減少土地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破壞生活中的花草樹木,不隨意折枝、亂踩踏草坪;堅持無紙化辦公,多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減少紙張等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植樹的意義在于減輕污染,保護環境。就算我們不能種樹,也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來守護我們的地球,少開一天車,少開一次燈,多走一站路,多走一些路。
“倉廩實而知禮節”,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今天,我們更應該要時刻將生態文明銘記于心,走好綠色發展、文明發展新道路。“科學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將單位GDP能耗降低13.5%”……要想完成“十四五”規劃中提到這些目標,需要我們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一以貫之。長樂區委文明辦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