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統籌,形成社區治理“一根線”
在充分用好社區現有空間載體和設施設備的基礎上,調動各方力量,發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是社區始終堅持的“一根線”,通過提高居民參與能力、參與意愿和參與水平,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社區氛圍。
搭建議事共商平臺。社區黨委搭建“聽鄰說事、請鄰議事、幫鄰辦事、讓鄰知事”的議事共商平臺,形成民主協商,“聚鄰”新模式。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定期舉辦“夕陽誦讀”“紅歌大家唱”等活動,讓社區居民走出門、動起來,參加到社區治理中。
為了破解無物業小區管理難題,在各小區組建黨員紅袖標志愿服務隊、自管自治服務隊、知青巡邏隊、水電應急搶修隊、綠化管養隊等五支隊伍,有效承接物業各項功能。
志愿隊伍扛起了小區的治理大旗,他們分別為金磚護航;為抗擊疫情服務;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為轄區居民守護平安;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為殘疾鄰里幫扶救助;為小區建設奉獻力量;讓小區從“群龍無首”到“凝心聚力”,把小區居民的力量擰成一股繩,不斷提升小區民眾文明素質和生活環境。
固定每周二開展“夕陽讀報”活動,通過自主閱讀、老師授課、自由討論等方式,誦讀經典,對小區管理暢所欲言。每周二還是社區的義務勞動日,社區居民、社區內外愛心志愿者、共建單位志愿者等人,在這一天共同在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老有所幫、幼有所育、困有所幫,同時社區一天天變美,成了電影、電視劇組爭相來取景的“網紅打卡地”。
創新融合,形成社區治理“一臺賬”
為了緊密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求,破解社區貧困戶多的問題,社區黨委成員的心中,始終裝著貧困對象情況的“一本賬”。
在2010年7月東榮社區黨委為了與政府低保形成有效互補成立了,“愛心蓄水池”平臺,幫助解決小區貧困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
該平臺從最早的捐款、捐物到現在的捐服務、捐項目、捐特長,至今共幫助100多位貧困居民緩解了的生活困難。
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愛心傳遞幫扶濟困活動,實現了資源的重新整合調配,讓愛心在社區里傳遞。通過捐特長、捐時間、捐服務等方式,推動了愛心敬老、愛心扶幼等愛心行動的開展;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助力。
道路平整寬闊,木葉蔥蘢茂盛,鄰里三兩成行、閑話家常,入眼皆是一幅幅歲月靜好的畫面……湖里街道東榮社區用汗水澆灌收獲,書寫下精彩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