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也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學習雷鋒精神不是刻意為之,而是一種發自內心自然而然的本能行為,學雷鋒不是三月來四月走的故事,而應該充斥日常點滴,俯拾皆是雷鋒事。
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面對新時期賦予雷鋒精神的新內涵,我們應該怎樣學雷鋒、怎樣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呢?
學雷鋒不是一句空談的口號,而是我們需要付諸實際的行動。它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在我們無意識的舉動上。房澤秋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帶著很多志愿者一起給空巢老人送陪伴,給殘疾人送服務...她的事跡感召著我們向上向善,也告訴了我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平凡的生活中,依然可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中所言: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像雷鋒那樣做事做人,你我都是活雷鋒。
學雷鋒不是被束之高閣的標本,而是我們一路高歌前行的信念。它深深內化在每個人心中,并逐漸轉化為一股激勵我們崇德向善的力量。“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詮釋了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志愿者們樂于奉獻,不求回報,活躍在文明實踐中,用“志愿紅”傳承雷鋒精神、續寫雷鋒故事,也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營造了一個人人學習雷鋒好榜樣的良好氛圍,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中國夢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學雷鋒不再只是短暫出現在“學雷鋒月”,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一面精神旗幟。1960年開戶的“雷鋒存折”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他把一個一個的活雷鋒凝聚在了一起,涓涓細流匯成了川流不息的大海,在不斷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大地上,并且與時俱進不斷拓展雷鋒精神新內涵,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
在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們更應大力宣傳學雷鋒先進典型,感悟活雷鋒事跡,吸引更多的追夢人將雷鋒精神作為永恒的精神坐標,在愛與溫暖的傳遞中奮力前行,讓雷鋒精神遍地開花。(長樂區委文明辦 謝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