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口罩、消毒劑、洗潔精等物品,是我參加村文明實踐活動所得積分換來的。”在廣西貴港市覃塘區石卡鎮陸村積分超市,村民譚旺英喜笑顏開。近日,在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積分公示欄”上,上個月,她參加清潔衛生大行動、發放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宣傳資料、參與疫情防控勸導哨崗值班,共得積分40分。(2月23日中新網)
《陸村文明實踐積分管理辦法》規定,每參加一次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都得到10至30分的積分,10個積分等同于3元人民幣,可在積分商店里領取不高于積分的生活用品。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用好文明力量,才能讓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而小小積分不斷累積,見證了村民自覺參與文明實踐的過程,既有付出,又有收獲。共同推進了鄉村振興邁出了新步伐,積攢了新力量。
群眾的文明內驅力需要激躍。通過積分的形式幫助村民認識到文明的重要性,無論對于防疫,還是改變其他陳規陋習,都將大有裨益。就如村民譚旺英所言:“村委每個月初都公布上個月村民積分情況,并發到村屯微信群,自己很有榮譽感,群眾都用敬佩的眼神看我。”村里誰家積分多,說明文明程度強,文明家庭指數高,被村委會在微信群一公布,感覺自然不一樣。
要為鄉村注入文明新動能,鄉村基層組織、志愿者隊伍,就應該多想辦法,激發群眾走進文明實踐的積極性。除了積分兌換獎品,更要通過各種宣傳渠道,讓村民的文明事跡廣而告之,比如當年三里鎮水仙村在清潔鄉村活動中,當時為了鼓勵村民義務參加清除陳年垃圾、消除污水污溝等勞動,在實踐中村里想到了成立積分超市制度,動員了各家各戶村民清潔家園熱情,沒有想到積分激起千重浪,這制度得到不斷完善創新,在覃塘區迅速推廣,為文明實踐活動注入新動能。
“小積分”為鄉村文明注入“新力量”。以前開展文明活動,群眾再也不會愛來不來,來了也出工不出力了,因為積分是獎勵,更是監督。如今譚旺英所在的村,有活動能力的群眾都參加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村風村貌日新月異。2020年,覃塘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實名認證志愿者總數達8.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9.65%,有服務時長記錄的志愿者6.2萬人,活躍度71.32%。有如此鄉村文明力量,鄉村的美才更加生龍活虎!(晉安區文明辦 李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