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全家福照相活動把思念寄回家;引導外來務工人員體驗莆仙年俗;莆仙戲傳習所亮相三清殿;開展暖心活動為外來務工人員謀福利......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牛年春節,福建莆田推出溫馨舉措倡導“就地過年”,不斷提升留莆過年的他鄉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他們在這個特殊的新春佳節里感受“第二故鄉”里的愛心和溫暖,過上一個圓滿快樂的幸福年。
拍張照片寄相思
荔城區開展全家福照相活動讓異鄉人把思念寄回家
工作人員在現場拍攝。圖片來源:莆田晚報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牛年的春節格外不同往常。對于在莆田的許多外來工來說,留莆過年,正在成為新風尚。為了慰藉在莆外來務工人員的思鄉情,日前,荔城區婦聯與鎮海街道闊口社區“黨建+”鄰里中心聯合舉辦“新時代·新生活·新鄰里”全家福照相活動,為在社區的外來務工家庭免費拍攝“全家福”,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幫助他們“把思念寄回家”,受到了外來務工人員的熱烈歡迎。
為在社區的外來務工家庭免費拍攝“全家福”。圖片來源:莆田晚報
在活動現場,來自四川的黃清老師面露燦爛的笑容,為自己的幸福照增添喜慶。她在莆田鴿子蛋國際托育園擔任親子老師,以親和、細心著稱,受到了同事、學生和家鄉的尊重和熱愛。她告訴記者,現場紅紅火火的新年氛圍,讓她強烈感受在莆“家”的溫馨。同事和鄰里中心人們的貼心關懷,讓她在莆田感受到哪里都是愛,哪里都是家。這也更讓她在莆田安心過年、溫馨過年。
來自福建泉州的張偉陽現在莆田鉑景雅居酒店工地當管理人員,聽說闊口鄰里中心為他們免費拍公益幸福照,便早早就來排隊拍照,并準備即刻將照片通過手機傳回給親人,讓他們不用為他擔心。“在莆田過年挺好的,雖然有些許遺憾,但在疫情面前選擇留下,對國家和社會多少做點貢獻,很值得。再說,在莆的關愛讓我幸福滿滿。”
來自湖北的湯女士也是一早便帶著孩子和長輩一起過來拍全家福,她的老公在莆田百威啤酒公司上班,抽不開身一起來拍照,她表示非常理解。她告訴記者,小家要為大家做貢獻,既然國家號召留在原地過年,她便堅守莆田過年,再說,老公上班很忙,留在他身邊可以讓他少分心,可以更好地工作,為社會多做貢獻。所以這個年留下,意義非凡。待到明年抗擊疫情勝利之時,有的是回老家團聚的機會。
關愛進社區,歡樂鄰里行。據活動組織者吳女士介紹,本次活動得到了鴿子蛋國際托育園、艾菲兒攝影的大力支持和圓滿執行,為在莆田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帶去滿滿的關愛和祝福。同時,活動還為眾多社區鄰里的家庭免費拍攝了“全家福”,定格家的團聚時刻,完美打造追尋幸福的影像記錄,攜手共建新時代、新生活、新鄰里。
他鄉年味亦香醇
涵江區引導外來工做紅團過大年體驗莆仙年俗
莆田有“做歲”吃“紅團”的習俗,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做紅團。近日,涵江區梧塘鎮楓林村賴氏一族歡歡喜喜地一起做紅團,一起過個紅紅火火的平安年。為減少疫情傳播風險,今年不少外地的務工人員也留在莆田過年,他們也加入到做紅團的隊伍中來,體驗莆田的年味。
涵江區引導外來工做紅團過大年體驗莆仙年俗。圖片來源:莆田晚報
當天,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給賴氏古厝增添了過年的喜慶色彩。村民們早早地把竹篩、板凳、蒸籠、雞蕉葉、紅團皮、綠豆餡、糯米餡等搬到古厝大埕,大人們利索地捏著圓圓的紅團皮,包上綠豆餡或糯米餡,沾了些許面粉,孩子們高興地接過來,放到刻有民俗圖樣的紅團模具里,用手適度按壓平整一下,再輕輕側敲,把紅團放在雞蕉葉上,然后把泡好的食用紅在表層輕刷一圈。
現場,來自四川廣安的向道蓉熱情地學習著。她在莆田務工已有18個年。在村民的指導下,她和兩個兒子很快就掌握了做紅團的要領。她說:“在之前熱播的《山海情》里,我有看到做紅團的場面,今天有機會和孩子一起體驗,心里很高興啊!”
涵江區引導外來工做紅團過大年體驗莆仙年俗。圖片來源:莆田晚報
另一邊,來自貴州六盤水的郭英不一會兒也和村民們打成一片,忙得不可開交。郭英說,今年留在莆田過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的,日子過得跟紅團一樣團團圓圓,紅紅火火,在莆田也是一樣。
做好的紅團用洗凈的雞蕉葉墊底,置入蒸籠內,用大火蒸上30分鐘,紅通通、熱氣騰騰的紅團便可出爐了。
據莆田民俗專家林成彬介紹,莆田自唐代起就開始制作紅團,歷史悠久,是莆田特有的傳統美食,流傳至今1000多年了,還是薪火相傳。紅團顏色是紅的,形態是圓的,味道又以甜的為主,寓意著吉祥的文化內涵。
多彩非遺解鄉愁
莆仙戲傳習所亮相三清殿為留莆過年的人增添新春游玩好去處
春節期間,莆仙戲傳習所亮相市區三清殿,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給留莆過年的人增添了新春游玩好去處。
農歷正月初三下午3點半,三清殿莆仙戲傳習所廳內鑼鼓聲聲,莆仙戲《踏傘行宿店選段》《單刀赴會》《大且喜》輪番上演。演員傳統的扮相和優美的唱腔,給廣大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莆仙戲大餐。
莆仙戲傳習所亮相三清殿為群眾春節生活添雅韻。圖片來源:莆田晚報
莆仙戲傳習所是由市文旅局全新打造的文旅新業態空間,春節期間推出5場莆仙戲實景演出,劇目都是市民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包括《春草闖堂》《玉簪記》《踏傘行》等選段。演出時間是農歷正月初三、初六、初九、十一、十五,每天下午3時30分到4時30分。同時,莆仙戲傳習所聯袂多家文創公司推出5場公益研學活動,涵蓋戲曲、民俗、非遺等內容。
福建省莆仙戲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吳清華說,三清殿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莆仙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歷經千年的文化遺產相互融合,通過莆仙戲實景演出,民俗非遺研學,茶道、香道表演等,在春節期間,給市民帶來不一樣的莆田文化和旅游新體驗。同時,看“國保”、對話“國遺”、唱莆仙戲等,在豐富節假日生活的同時,進一步傳承發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春保電不打烊
仙游縣供電公司開展暖心活動讓別樣春節更溫暖
2月15日,國網仙游縣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走進楓亭經濟開發區,了解當地企業和留莆過年的外地務工人員用電需求,幫助解決用電問題,為外地務工人員送去大米、食用油、口罩、消毒水等物資,提升他們留莆過年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據悉,為鼓勵外來務工人員留莆過年,減少人員大量流動帶來的疫情防控壓力,仙游縣推出了鼓勵外來務工人員留下過年補貼、旅游、觀影等多項暖心服務舉措,確保他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供電人員為留守務工工人送去大米等物資。 圖片來源:國網莆田供電公司
為了讓留莆過年的外地務工人員安全用電、溫馨過年,從今年1月份開始,仙游縣供電公司便根據春節期間的用電特點,提前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各鄉鎮社區、莆田市協誠鞋業等企業,對留下過年的外地務工人員進行調查摸底,并主動為他們檢查家庭用電設備,更換老舊開關、漏電保護器等設備。
走訪過程中,該公司還利用專業優勢,組織員工為外地務工人員送上安全用電、科學用電、節約用電等宣傳資料,講解春節期間用電注意事項;指導他們正確使用“網上國網”APP,讓他們辦理用電業務能夠“足不出戶”;向外地務工人員贈送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并留下服務電話,確保及時提供快捷服務。
據統計,截至目前,仙游縣供電公司已發放安全用電等宣傳材料300多份,解決用電問題12個。(稿件來源:莆田晚報/湄洲日報/莆田國網供電公司 莆田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