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2月20日訊(通訊員 陳佳雯)“這些黨員志愿者就像家人一樣為社區這個大家庭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掃路面、清垃圾、修理小家電、幫助孤寡老人……一樁樁一件件,都辦到我們的心坎里。”近日,長樂西關社區居民的話語,道出了轄區居民共同的心聲。在西關社區,“近鄰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探索實踐,讓廣大市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近年來,長樂西關社區黨委堅持樹牢“近鄰”黨建理念,積極引導黨建工作與社區服務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在“黨建聚鄰、智治睦鄰、服務暖鄰”三措并舉基礎上,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實施,有效解決居民急事難事煩心事,讓小區充滿溫情。
黨建聚鄰,當好民心“召集人”
西關社區采用聯建方式,依托原有黨建網格,逐步形成“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新格局,并將116名社區黨員、13個共建單位148名黨員及社會志愿者等均納入小區黨支部管理。充分調動網格內黨員參與活動積極性,由社區黨委牽頭,吸納3名轄區共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在職黨員干部為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與共建單位切實形成黨建聯合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同時,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黨建聯席會議,通報轄區工作開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在社區的指導下,服務站黨員、志愿者行動起來,動員居民、清潔街巷、組織設計施工……各項工作迅速推進。鄰里齊心,其利斷金。小區逐漸變了樣,破舊臟亂的角落、巷道變得潔凈有序,屋檐下、過道邊,木質長椅怡然舒展,一片片微綠地點綴其間,更添活力。居民又有了聚會聊天的好去處,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智治睦鄰,當好民事“協商人”
大到房屋質量、違章搭蓋,小到做飯洗菜、家庭矛盾,都是鄰居間不可避免的。為此,西關社區線上開通智慧西關留言板、社區信箱、微信公眾號,線下建立“和鄰友約”說事廊院、連心亭等場所,鼓勵鄰里“有事敞開說”“有話盡管說”,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設置“鄰里議事廳”,由小區黨組織牽頭出面,主動化解傾聽到的鄰里“異聲”。定期協商公共利益事件,通過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查找并疏通公共項目堵點,提升居民居住體驗。
通過“小區黨支部+社區黨員中心戶+社區社會組織”聯動,搭建社區服務平臺,并邀請居民“上臺獻策”,推動社區事務共商共進。今年來,小區黨支部帶領居民志愿者共同參與疫情防控;由社區黨委牽頭組建的巾幗服務隊在“美麗長樂大行動”中有效協調了居民間關系、有力推動了園區治理,少年功夫團多次舉辦園區義演,在鄰里竄門觀演間,活絡了鄰里關系,孕育團結友善、鄰里互助的社區新風尚。
服務暖鄰,當好民需“供給人”
西關社區始終致力于做實居民“家門口”服務,聯結各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打造融洽鄰里關系的和諧陣地。提供可視化、平臺化服務。新建慧鄰苑、睦鄰苑、稚鄰苑大舞臺等場所;拓展代急救、代患病照顧等近鄰服務,開設睦鄰茶座,設立每月20日為社區“愛鄰日”,聯合共建單位、社區愛心商鋪、熱心居民等開展跳蚤市場、公益集市等公益活動,以“聚”縮小鄰里之“距”。現有社區服務項目50多個,服務人群5600余人次。
提供常態化、長效化服務。逐網格建立志愿服務隊,依托“福州黨建超市”和“志愿云”平臺,以長樂區“五微”服務為抓手,項目化、清單化開展志愿服務,現有社區志愿服務隊13支、志愿者800多人。為提高志愿服務者積極性,提升服務實效,社區還聯合社會組織、社區商企、社工機構等,發起“愛心銀行”志愿服務,推行愛心服務積分兌換及獎勵機制。
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聯結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力量,針對不同群體需求,提供精細化服務。面對老年群體,打造了為老服務“四就近”品牌;面向青少年,與社工機構、托管中心、詠春館等機構協作,在園區內開辦稚鄰苑、四點半課堂,截止目前已服務青少年500多人次;面向社區婦女,開展“婦女加油站”、興趣活動、家庭教育工作坊,解決管教子女難題,鼓勵加入志愿隊伍,實現婦女人生價值。
下一步,西關社區將繼續探索完善近鄰黨建模式,堅持需求導向,大力吸引社會組織、民間力量參與區域建設和基層治理,更廣更深地為居民提供精細化精準化服務,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鄰里一家親”蔚然成風。(長樂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