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提升改造項目預驗收的同安區城西農貿市場。夏海濱攝
文明風1月28日訊(通訊員 朱道衡 黃靜怡 楊心亮)小市場,大民生,農貿市場承載著千家萬戶的食品安全和“舌尖幸福”,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春節前,廈門市同安區將完成城西、城東、洪塘、杜橋、陽翟、嘉德勝等六個農貿市場的提升改造工作,打造常態化的嚴格食品檢測及溯源工作機制,助力疫情防控,為市民買菜提供舒心、干凈、便利、安全的環境。
近年來,同安加大農貿市場改造力度,硬件、軟件兩手齊抓,健全市場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守護好老百姓“菜籃子”。
強硬件
設施現代化 空間超市化
52個零售攤位布局合理,水果蔬菜區、肉類區、海鮮區等區位按顏色劃分,環境干凈整潔,整個市場十分明亮寬敞;遇到問題或逛累了有便民服務區提供咨詢、歇腳服務;消防箱、消防噴淋設施、監控設備、農殘檢測室一應俱全……
26日上午9點,剛剛完成改造提升后投用的同安區洪塘農貿市場。“亮、凈、齊、暖”的消費環境,改變了大家對農貿市場“嘈雜的吆喝聲,地上水漬滿地,蔬菜葉亂扔”的偏見。
“真沒想到,現在的洪塘農貿市場這么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在市民蘇婷的記憶中,以前的市場尤其是水產區不盡如人意:市場內水電設施陳舊,攤位上農產品擺放混亂,地面黏糊糊的。一到夏天,各種異味摻雜在一起,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從昔日的“臟亂差”,到如今的“明亮整潔”,迎來華麗變身的不僅是洪塘農貿市場,城西、城東、杜橋、陽翟、嘉德勝等其他五個農貿市場的提升改造工作,也即將在春節前完成。
“為確保六個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項目在春節前能讓經營戶搬‘回家’,解除經營戶在外受寒受凍的‘心結’,我們將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抓緊改造項目施工。”項目建設方同安區市場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木燦表示,目前市場改造已進入尾聲,部分店面已啟動對外招商,除了城西農貿市場外,原本遷至過渡市場的攤主將根據實際情況,在春節前逐步回遷。
在本月25日完成提升改造項目預驗收的城西農貿市場內,陳木燦介紹,城西農貿市場始建于1992年,本次改造提升工作,在硬件上,地板、墻壁、溝渠、攤位各個角落重新設計裝修,增設檢測室、明碼標價公示欄、廣播系統、監控系統、排污系統、消防系統等,并實現WIFI全覆蓋、購物主通道拓寬等,致力給廣大商戶提供更符合現代經營需求的軟硬件設施,提升農貿市場的競爭力。
優軟件
管理智能化 服務人性化
現代化硬件設施改造,只是同安區加強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一個方面。
“硬件提升了,軟件也不能落后。農貿市場一頭系著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初心,一頭系著千家萬戶日常生活的需求。”同安區農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運營方將進一步引導單一菜攤、果蔬專營店等松散的商鋪跟上消費升級的步伐,拓展線上業務,實現網絡下單、快遞送到家等。改造后市場配套更齊全,真正做到“地平整、不濕滑、無異味、菜安全、擺整齊、價公道、計量準、通透好”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更加幸福、更加有獲得感。
本次改造提升后的農貿市場業態也頗為新穎。以嘉德勝市場為例,除了農產品銷售外,還有3棟樓主營海鮮大排檔、特色美食、輕餐飲等餐飲行業,同時還有1棟樓為綜合型超市百貨,為周邊市民打造一站式生活購物目的地。
與此同時,同安區還強化市場質量安全管理,增設的檢測室及食品溯源系統將提升市場內部的食品安全檢查及監督力度,打造常態化的嚴格食品檢測及溯源工作機制,助力疫情防控再提升,讓市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解決買菜市民的停車問題,相關管理服務部門在農貿市場周邊設置專門的自行車、摩托車的停放區域,加裝停車設施,針對轎車等,則在市場一側提供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