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向來重禮儀、好熱情,節日期間或其他重要場合,燃放煙花爆竹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特別是春節期間的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要燃放煙花爆竹,一來為助興節日氛圍,二來為驅邪祛晦,共同展望來年的好運氣。為此,有人認為,年節沒有煙花爆竹聲,年味兒就會變淡。
燃放煙花爆竹雖然給節日生活平添幾分熱鬧,但其帶來的不利因素甚多。一是浪費,燃放煙花爆竹開支數額巨大;二是噪聲擾人;三是污染空氣,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四是污染環境,霧霾加重,垃圾遍地;五是易發多發火災事故。為此,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在春節前夕實施了全面禁燃禁放,不少城市在重點時段,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巡邏,以零容忍態度,嚴查非法生產、經營、運輸、燃放煙花爆竹行為。
沒有爆竹聲“年味兒”照樣濃。以筆者所居的小縣城為例,往年的大年三十,燃放煙花爆竹則是除夕夜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從日落開始,鞭炮聲便此起彼伏,尤其是在晚上8點左右和新年的鐘聲敲響之時,爆竹聲響徹云霄,不絕于耳。自從禁燃禁放煙花爆竹管理條例出臺實施以來,別說過春節了,就是城鄉居民辦喜事,幾乎沒人燃放煙花爆竹了,也沒人點燃大盤香,春節期間不燃放煙花爆竹成了許多居民的首選,人們主動遠離煙花爆竹和大盤香,以綠色、環保的方式清新過節。
盡管有人以傳統之名對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戀戀不舍,但傳統這東西,并非就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時候對傳統的堅守,只能證明人們的固執。在大力倡導公眾環保意識的今天,不燃放煙花爆竹,不僅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環境,讓人們過上一個環保的春節; 同時,還可以讓環保通過眾人之手,共同努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告別“煙花煙花滿天飛”的同時,給環衛工人和消防官兵減少了不應有的負擔。
總之,煙花爆竹的聲響未必和年味兒成正比,但和空氣質量、市民的健康安全成反比。煙花爆竹的聲音小一點,空氣的質量就會高一點,市民的健康就會更有保障。擯棄煙花爆竹,并不是對傳統的違逆,而是對現代文明的皈依。(安溪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