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入戶慰問。(同心慈善會供圖)
志愿者入戶慰問。(同心慈善會供圖)
文明風2月2日訊(通訊員 文潔 鄒玒)近日,廈門市委文明辦、廈門市志愿者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印發(fā)通知在2021年元旦春節(jié)期間廣泛開展“愛心暖城 志愿同行”主題活動,向社會傳遞溫暖,培育“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尚,掀起愛心廈門建設(shè)新熱潮。
為響應(yīng)愛心廈門的建設(shè),在中共同安區(qū)委文明辦的指導(dǎo)下,從1月23日起,廈門同心慈善會聯(lián)合愛心單位,愛心人士,招募志愿者啟動“愛心列車”年終愛心扶幼、愛心濟困、愛心助殘關(guān)愛系列活動!為困難家庭,困境孩子送去油米慰問金及助學(xué)金。
日前,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的鄭女士一家收到了暖冬禮包,里面有油、米、對聯(lián),以及新春慰問金。
鄭女士家庭困難,自身雙腳不便,靠拐杖行走,子女皆有一定程度的身體障礙,無法做到生活自理。女兒患有有脆骨癥——輕微的損傷即會引起骨折,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玻璃女孩”。在志愿者來到的前些日子,女兒剛骨折過一次,“疼得直哭,晚上也睡不著覺”。
談到一雙兒女,這位堅強的母親也忍不住濕了眼眶。協(xié)同入戶的志愿者作為資深教育工作者,為鄭女士解語寬慰,讓鄭女士倍感溫暖,忍不住擁抱了志愿者。
葉女士一家三口,葉女士本人做過顱腦手術(shù),有智力障礙,日常有時會暈倒,有一部分自理能力,可在房屋內(nèi)走動。
葉女士的父親做過腦手術(shù),年幼的孫女尚在讀小學(xué)。“不敢老,不敢死”成了葉女士父親心里的擔憂。要照顧葉女士和年幼的孫女,家中的重擔幾乎都壓在老父親一人的肩上。
拉家常中,葉女士拉著父親的衣角,用不甚清晰的話語配合肢體語言,告訴志愿者:“爸爸從19歲照顧我到現(xiàn)在,這么多年了,爸爸很辛苦……”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您的女兒心如明鏡,一直都感念爸爸一直在照顧她,還有小孫女慢慢長大,以后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志愿者淑梅女士一邊說道,并將慰問品和慰問金送到老人手上。聽到此言,葉女士的父親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同街道的盧先生一家,兩個兒子均已過世,只剩下老伴和他相依為命。盧先生有肢體障礙,腳部無法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老伴清早將盧老先生背出房門曬太陽,感受自然,傾心照料,到了晚上再背回房間休息。身體的殘疾障礙和家庭的變故沒有奪去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彼此填補了對方的人生。
在新春慰問入戶活動籌備期間,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多家愛心商家和單位,以及愛心人士紛紛致電,表示希望捐贈入戶物資以及慰問金,一同前往入戶關(guān)心幫扶結(jié)對的困難家庭。
對困難和患病的家庭,志愿者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振作精神,克服困難,積極生活,濃濃關(guān)懷,盡顯真心。
愛心廈門--同心慈善會開展“愛心列車”年終慰問活動,為期10天總共入戶走訪關(guān)愛122戶,其中愛心扶幼入戶關(guān)愛87人,共發(fā)放慰問助學(xué)金62200元,送去愛心慰問物資油、米、春聯(lián)、新春禮包87份。愛心慰問涉及同安區(qū)8個鎮(zhèn)街,44個村居;翔安區(qū)3個鎮(zhèn)街,13個村居;集美區(qū)1個鎮(zhèn),1村居。
愛心濟困、愛心助殘入戶關(guān)愛35人,共發(fā)放慰問金8400元,送去愛心物資油、米、春聯(lián)35份。愛心慰問涉及同安區(qū)8個鎮(zhèn)街,27個村居,翔安4個鎮(zhèn)街,5個村居。參與義工志愿者85人次,服務(wù)時數(shù)283.5小時,行車公里數(shù)99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