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在我身邊積極響應“就地過年”倡議的人也越來越多。“就地過年”雖然是倡議,但為了疫情防控需要,許多人克服困難,積極響應,選擇“就地過年”。
每個過年要回家的人都有各種原因,或是回去領證結婚辦喜事,或是回去看望一年未見的父母;每個家庭都有各種困難,如老人身體不好,孩子留守在家等,過年要回去也是因為要看看老人和孩子。可為了疫情防控需要,許多人為“大家”,想辦法克服“小家”的困難,把買好的車票退了,計劃好的事情改了,用“就地過年”的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
試想,如果我們都不去想辦法克服自身困難,都要過年回去,就會加大人員流動密度,給整個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巨大壓力。所以,讓 “就地過年”倡議真正落地,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給予關心、關愛和關懷,也需要每個人為了“大家”,克服“小家”的困難。
從個人層面而言,過年不回家,不能和家人團圓,確實會有缺憾,但現在不團圓,是為了以后更好的團圓。對于家里的困難,只要能夠想辦法克服,辦法總比困難多。“就地過年”為自己,為他人,更為國家疫情防控大局,“就地過年”應該是一種主動擔負的責任。
從疫情防控層面而言,響應“就地過年”是個體為疫情防控盡責出力,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但在疫情防控大局面前,為了疫情防控需要,他們積極響應倡議,選擇“就地過年”。他們是務工人員,是外來打工者,是城市的“異鄉人”,但他們也是這場抗擊疫情人民戰爭中的一員,都用實際行動踐行抗疫精神。
人民英雄,英雄人民。在這場抗疫斗爭中,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責擔當,每一個平凡人都用行動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每一個參與者都是用行動踐行抗疫精神。支持抗疫,人人配合,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盡責,這是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最好行動。
疫情未結速,防控別大意。等春暖花開,疫情結束,再團聚!(安溪文明網 孫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