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現實題材京劇《楝樹花》將由天津京劇院搬上舞臺,最近正式啟動排練。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則奇介紹,《楝樹花》講述的是“時代楷模”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駐守黃海前哨開山島32年,以海島為家,夫妻相伴,堅持每天升國旗,每天按時巡島、護航標、寫日志的感人故事。《楝樹花》將于今年4月首演。(1月16日中國文明網)
“時代楷模”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的故事大家雖然不陌生,也從媒體上看到他們的宣傳事跡。但是,要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輩感受這對楷模夫妻,為國家駐守海島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更加堅定信仰,天津京劇團將他們的故事搬上京劇舞臺,通過鏗鏘有力的國粹再現他們夫妻在黃海前沿守島32年的動人篇章,為的就是更多人從平凡的力量中感受到不平凡的信仰和情懷。
將更多“時代楷模”事跡搬上文藝舞臺,不僅是文藝壯骨的需要,也是錘煉文藝服務人民的需要。唯有多讓自己的表演契合人物原型,才能讓小人物閃現出大光芒。為了排好這部劇,天津京劇院組織主創人員赴開山島采風,根據采風感受,認真梳理修改劇本,除了對劇本九易其稿外,演員更是為塑造角色不怕吃苦,用心用情感受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的守島歷程。這樣的角色體驗,不僅讓英模更加傳神,也會讓更多人明白王繼才、王仕花雖然是平凡人,但他們做的事不平凡,是真正的英雄。
將更多“時代楷模”事跡搬上文藝舞臺,我們的創作人員要多去英模人物中找共融點。這樣,將英模人物以文藝的形式搬上舞臺,無論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劇種出現,都不會脫離原型這個“綱”,更不會丟棄觀眾這個“燈芯”,這樣出現在文藝舞臺上的英模,才能以信仰之筆揮灑出時代楷模蘊藏的情懷,讓每句臺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舞臺設計,呈現原汁原味的人物真情,讓英模人物在舞臺上活起來,讓舞臺上的時代楷模洋溢著滿滿的中國精神。
將更多“時代楷模”事跡搬上文藝舞臺,只有每個主創人員社會責任更加明確,才不會單純追求經濟效益,或者使“英模人物”成為無視藝術品味的娛樂產品,這樣英模出現在文藝舞臺的價值功能和社會效益才會更好發揮不出來。讓戲劇美麗和英模的氣質,真正為觀眾人走進心靈的載體,如此,我們的舞臺才魂有所歸,我們的創作才有更多呈現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時代的舞臺高峰之作。(晉安區文明辦李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