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機制保障 澆灌愛心良田
完善的機制體制,是湖里區愛心良田得以持續澆灌的秘訣所在。結合工作實踐不斷完善區“愛心廈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及補充實施方案,湖里區細化愛心助殘等5大愛心行動、愛心結對等4項愛心機制具體舉措,增加13個部門為主體責任單位,圍繞保障民生、促進就業、擴大幫扶等精準施策,推出“五個一”示范工程,梳理出“愛心文明一條街”等特色愛心項目27項,進一步匯聚“愛心廈門”建設合力。
“在‘愛心廈門’建設中,我們堅持探索創新,先行先試。”湖里區愛心辦主任傅芳槐說。
發揚特區精神,著力嘗試新思路、新模式,湖里區首創將“愛心廈門”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并編制《湖里區愛心湖里事業發展及空間布局專項規劃》等建設內容10余項,在全市當了樣板,做了示范,打響了湖里愛心品牌。早在國務院11月16日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之前,湖里區禾山街道禾緣社區,便已專門面向老年人開辦智能手機學習班課程,讓“銀發族”能夠跟上數字化步伐。結合新技術、新應用,湖里區還通過建設線上網絡商城——湖里云上愛心屋,組織殘疾人網絡直播帶貨培訓,開展網絡直播帶貨,首場銷售超1200萬元。
在湖里區的決策者看來,愛心建設也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放開手腳,積極引入新的發展增長點。例如,在做慈善、做公益等方面發揮專門的社工組織和相關企業的作用,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同時將愛心事業做成產業,用愛心為城市發展賦能。
做強志愿隊伍 凝聚愛心合力
本月初,湖里區舉辦了首屆志愿服務論壇暨國際志愿者日主題系列活動,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優秀志愿服務隊伍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共同為湖里區志愿服務建設總結經驗、出謀劃策。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作為廣大熱心市民參與愛心奉獻的重要渠道,近年來,湖里區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精心設計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志愿服務精細化、專業化,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志愿者共建共享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目前,湖里區建立起平均每個社區有上千名志愿者的服務隊伍,志愿隊伍百花齊放,彰顯“愛心湖里”文明底色。
“我們進一步加強組織引導和孵化培育志愿服務力量,并通過搭建志愿服務供需對接平臺,強化志愿服務活動效果,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傅芳槐表示,通過開展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申報工作,對志愿服務隊伍進行摸底,共梳理各類隊伍329支,提出申報的志愿服務項目42個。
今年,湖里區共新增注冊志愿者8474人,成為服務城市文明的重要力量。特別是疫情期間,轄區發動各級文明單位志愿者13000余名,組建成立358支小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伍,累計開展防疫相關志愿服務活動約1.5萬場,參與志愿者總數逾6萬人次。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志愿服務培育的過程中,湖里區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以黨建凝聚合力,形成以黨建帶社建,工建、團建、婦建齊助力,老齡、殘聯、紅會、關工委、計生協等群團共作為的工作格局。
“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愛心廈門’建設就是要緊貼廣大群眾的生活品質提升訴求,全神貫注地把愛心的文章做足,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生活品質?!备捣蓟闭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