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去年國慶節,“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但春節期間流動,“不行”。
張伯禮表示,因為現在正處于寒冷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張伯禮稱現在到2月底防疫非常關鍵,挺過去,迎來春暖花開,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種,疫情防控形勢基本就會大好轉,乃至迎來決定性勝利。(1月2日《人民日報》)
令人難忘的2020年過去,我們如約跨入了2021年的門檻,緊隨著牛年春節又即將來臨。在這值得舉國喜慶的時刻,我們必須看到,新冠疫情依然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肆虐,國內也連續出現零星散發疫情,多個國家還發現了病毒新變種,無疑是給人類尤其是中國春節防控疫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困難。在此特殊節點上,專家提出春節期間人員不宜大規模流動的建議絕非多此一舉和危言聳聽,而是恰逢其時,非常必要。
從過去的實踐來看,每年春節前后,我國都會出現高達數十億人次的春運大潮。這本是一個正常現象。但實踐證明,人員聚集是疫情傳播的主要途徑,居家防疫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解決春運和防疫的矛盾,需要全國上下,各行各業高度重視,緊密配合,齊心合力,通力合作,尤其是億萬國人的自覺參與,認真扎實做好防控工作,我們才能盡早奪取防控疫情的最終勝利。
從目前來看,不搞春運,讓億萬游子不回家顯然行不通。只有認真做好春運期間的防控工作,力爭從源頭、源中、源后層層把關設卡,堅決防止感染者和疑似病例到公共場所聚集或乘坐交通工具,以阻斷疫情傳播鏈。已被列為高中低風險地區,更要嚴格防控,防止不必要的人員外出,努力做好內放擴散工作。再就是還要繼續抓好外防輸入工作。時值春節,本是萬家團圓的時節,許多海內外游子都會千方百計回家團圓。因此說外防輸入尤為重要。需要織牢織密防控網絡,以確保萬無一失。
從我國的防控疫情的成功實踐來說,居家防疫、全民防疫至關重要,仍需要全國人民一如既往的發揚不聚集、少聚餐、常洗手、常通風,確有必要的外出必須戴口罩等防疫經驗,以確保自身、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不可否認,春節是我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闔家團聚,萬家歡慶很重要,歷來就備受全國人民的高度重視。但是,我們當想到,團圓也好,歡慶也罷,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慶祝太平盛世,人民幸福生活。因此說,與其甘冒巨大風險搶春運,倒不如居家防疫,暫時放棄團圓的機會,等待疫情過去春暖花開的好時節,再好好團圓歡聚。(安溪縣文明辦 陸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