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夜景 東南網記者 江瑞鑫 攝
常態長效 共譜文明新篇
回首2015年,莆田市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正式獲得了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入場券”。近年來,莆田市委、市政府乘勢而上,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創建理念,在一路風雨一路艱辛的奮斗中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這種方式太方便。我通過鎮海鄰里中心‘一鍵呼叫’方式,買了兩箱牛奶,工作人員準時送來。”家住在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的宋阿姨說道,今后,她可以通過智能手環“一鍵呼叫”,便能聯系到需要的服務。據了解,長期以來,莆田市努力打造智能城市建設,持續聚焦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實事,創新推出“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通過黨建引領,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更好地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現代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同時,“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還實施約束機制和獎懲措施,利用“時間銀行”,讓志愿者憑服務時長獲得積分,到超市兌換日用品,形成激勵機制,推動形成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
精神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劉建洋認為,文明城市創建重在為民惠民、貴在常態長效。站在新的起點上,莆田市將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堅持長效管理與短期治理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從根本上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健全督查督導、投訴曝光、掛鉤結對、規范約束、獎懲考核等‘五項’機制,將其上升為制度規范、固化為工作制度。通過建章立制,推動文明創建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軌道。”
榮譽表彰是對過去的肯定,也是對踏上文明創建新征程的鞭策。劉建洋說,下一步,莆田將總結推廣創建過程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立足媽祖大愛精神、文獻名邦風采、民間藝術傳承、好人善舉事跡等本土因素,推出一批文明創建“樣板工程”,力爭打造更多更有“莆田味”的新亮點、新品牌,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文明創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