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扎染”特色活動課 仙游縣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2月30日訊(通訊員 林懷義 顏志群)“展布、扎布、浸布、染布、洗布、拆布……”在指導老師的手把手引領下,仙游縣書峰學校的學生們通過該校鄉村少年宮開設的“青黛扎染”非遺文化勞動特色課堂,逐漸完成了青黛扎染的一系列主要步驟,最后通過晾曬后,一件件精美的成品漸漸展開,大家臉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據悉,仙游縣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將青黛種植用于染料,民國時發現其藥用價值后大規模種植,其傳承千年的泡制技法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書峰鄉大力挖掘鄉村旅游特色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019年,建成四黃青黛印染體驗館并在當年的文化旅游節上正式對外開放。青黛,這個書峰鄉特有的植物更是因此走俏。“青黛扎染”這一非遺文化吸引了八方游客紛紛前來體驗其獨特的樂趣。
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立足本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鄉村少年宮發展思路,制定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特色項目,并以此為切入點結合進行系列勞動教育,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勞動創造一切、財富源于勞動的價值觀、金錢觀,養成“勞動從我開始”的社會自覺性;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該校通過“傳承遺產”、“開心田園”、“快樂染屋”、“難忘鄉愁”、“多姿舞臺”系列勞動創意課程開發,確立不同年段不同活動主題,切實做到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把走向自然、回歸生活、感悟人生融為一體。如“快樂染屋”主題,組織學生深入染房,引導學生熟悉并掌握“青黛扎染”具體制作流程,通過反復實踐,不斷體驗扎染樂趣,并在具體制作中激發創新思維,感受勞動之美。“難忘鄉愁”主題,則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本鄉本土鄉思鄉愁,將思鄉情懷、難忘桑梓等濃郁情感融入作品制作,在作品中展示家鄉人民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忠孝禮義。
該校特色活動項目開展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9年,該校成功舉辦學生扎染技藝及作品展示交流會,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同年五月,該校黃雪晶、林芳芳老師攜扎染作品分別參加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及“第十四屆海峽紅木博覽會”,再次展現了扎染技藝的神奇魅力與無限豐姿。2020年8月,該校獲得“福建省第二批百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學校”稱號。(仙游縣文明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