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陪婆婆生前好友聊家常。呂捷 攝
在婆婆眼中,她是孝順的兒媳婦,在丈夫眼中她是善良的妻子,從浙江遠嫁到惠安東橋的王培,用愛讓一家人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王培是浙江奉化人,今年48歲,高中畢業后就開始工作了。1993年,王培與丈夫石獅相識,他們因工作而認識、結婚。20歲的她跟隨丈夫來到了惠安,從此,成為一名惠安媳婦。
1993年的東橋對外地人的接受度不像現在這樣開放和包容,人們對外來媳婦也總抱著異樣的眼光。婆婆對于兒子娶了一個外地媳婦的事情,非常排斥,所以一直以來對王培都沒什么好臉色,甚至給她取了一個小名“阿北仔”。
初來駕到的王培由于聽不懂閩南話沒辦法跟這個“本土”婆婆交流,加上婆婆的不喜愛,遠嫁他鄉的王培時常感覺委屈,思念家鄉的父母。面對這一切的不如意,王培思來復去決定用自己的努力來獲得婆婆的接受。于是她積極的改變自己學說閩南話、學做惠安菜、學做農活、相夫教子。自結婚之日起,王培就一直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患有重病,所有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為了生計得外出務工,照顧婆婆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她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婆婆還要照顧年幼的兒子。在這期間她沒有同婆婆“紅過一次臉”,反倒是盡心盡力的照顧婆婆,尤其是在婆婆病情嚴重的時候她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飯、擦洗、按摩,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在她的心中,丈夫的母親就是他的母親。慢慢的她用真心和勤勞讓這位婆婆對她“另眼相待”逐漸接受她,還經常在親戚們面前夸獎“幸好當年沒有把這個外地人趕走,趕走了就沒有這么好的兒媳婦了”。
2019年,王培的婆婆因病去世。王培傷心之余決定承擔照顧婆婆姐妹的重任,要把對婆婆的愛延續下去“她們是婆婆生前的好姐妹,我們工作忙的時候都是她們陪婆婆聊天解悶,現在婆婆去世了我應該照顧好她們,他們也是我的婆婆啊”王培這樣說道。“她婆婆怎么罵她刁難她都沒有怨言,一心一意照顧她婆婆。現在又照顧我們幫我們做農活,我生病也來照顧我,這個是真的好媳婦”,老婆婆經常這樣稱贊王培。
不僅如此她還積極融入惠安的生活,成為了一名村里的婦聯主席。平時,她一有空就到婦女家里拉家常,了解她們的心事,及時為她們排憂解難。有一次,組織婦女打掃村居環境衛生,無意中聽到身邊一個婦女嘆了一口氣。王培記在心里,衛生剛打掃完,她就來到這個婦女家里了解情況。原來,這名婦女剛查出患了重病,需要一大筆治病費用,家里難以承受。第二天,王培就向村“兩委”反映了這一情況,接著,她又跑民政、扶貧等部門和上級婦聯,根據相關政策,為這個困難家庭爭取到了醫療補貼和救助金。
如今,外地媳婦王培能說一口標準的惠安閩南話,能下地種地瓜、花生,會做口酥、地瓜粥,成了一名真正的惠安媳婦,更是村里一名熱心的好媳婦。(呂捷 惠安縣委文明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