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傳統意義上的大家族已然式微,但處在“小家庭時代”的中國,良好的家風家訓文化并未過時。家訓是經多年沉淀而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族成員的精神源泉。它是融化在人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人們骨髓里的品格,是人們立世做人、工作生活的格調。而家風是家族子孫體現出來的處事風范,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尚、風格,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家庭成員起著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像孔子的“詩禮庭訓”、諸葛亮的“誡子格言”、司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訓》等,一直規范、鼓舞著后人為人處世、成長成才。其中的諸多精華,值得發揚光大。
縱觀古今均重視家訓。歷覽前代先賢無不是家訓熏陶的人才,如蜀國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君子之道流傳千古;晚清曾國藩“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的16字箴言。
培育優良家風,須培育良好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而孩子是家族的繼承者,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父母要從自身做起,規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做到言傳身教。其次每一個家庭都應通過日常要求、家庭格言等豐富多樣的教育方式,培養子女勤儉節約、敬老愛老等美德,端正子女的人生態度。
培養優良的家風,須傳承良好的家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到國家、到天下,“家”是基礎,是紐帶,父母長輩融化在愛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們血脈的東西。因此家庭要通過家教傳承良好的家訓,培育優良的家風,給子女們的人生系上良好品格的“第一粒扣子”,進而影響和帶動社會上的其他人。
培育優良家風,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男女平等價值觀為價值指引。良好家風的培育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傳承是一脈相承的,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又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家訓家風是繼承傳統、寄托親情的陳年家私,亦是文化的樸素沉淀、社會價值的擔當,更是我們在這個時代互相激勵、互相進步的精神支柱。
家訓家風,既是為了承續傳統、啟迪當下,也是為了滌風頌德、淳化風俗,更是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漳州文明網 漳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 林妙丹)